使命与辉煌 国家留学基金委20载

时间:2022-08-11 12:49:56

使命与辉煌 国家留学基金委20载

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迎来了她的20岁生日。

20年,在漫长的中外留学教育交流史中不过只是一瞬间,但新生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全委会成员单位的指导下,在教育部国际司、财务司、人事司的具体领导支持下,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谋划事业发展,以全球视野和改革创新举措,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拓展知华友华国际人脉,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开创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工作新局面。

一、勇担使命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继续扩大派遣留学生”“支持留学人员在外学习研究”。同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

1994年,国务院《关于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使来华和出国留学生的招生、选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1996年,中央编办正式批准成立国家留学基金委。这是我国留学工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第一次从法制化建设的高度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做出的制度性安排,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二、砥砺发展

1996年以来,出国留学累计派出19.58万人,15.06万人学成回国;来华留学共接收11.68万人,生源国家从114个增至184个,学历生高达88%。2016年全年资助在外留学和在华留学的人员总数将达11万人,是1996年的17倍。

一是聚焦国家发展、紧跟时代需要。20年来,国家留学基金委深入调查研究,在选派专业、人员类别、项目设立等方面,主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199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与此相适应,国家留学基金委于2000年设立“重点高校系主任和研究所/实验室骨干出国研修项目”,选派国内重点高校的系主任和重点实验室骨干赴国外科技发达国家研修。

2001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实施不久,国家留学基金委精心设计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在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大量选派个人访学的同时,针对西部地区教师外语水平偏弱、对外渠道不畅的客观现实,先以成班派出的方式培养外语教师人才,之后拓展到按不同行业发展、教学方法改进等专题成班派出。2014年对该项目评估显示:项目实施以来,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留在了西部地区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了人才支撑。

2007年,国家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留学基金委启动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着眼长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国家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年度派出规模从2007年的3676人增加到2016年的8500人,选派范围从最初的面向部分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拓展到面向国内外所有符合申请条件的人。2014年对该项目的评估显示:已学成回国的2.09万人中,82.7%进入教育和科研机构工作。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水平院校的实质性合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一流高校与我国开展合作,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014年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以来,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教育部领导下,重点推动五类人才培养。根据国家需求,对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均实现超前谋划,早在2009年就设立了“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按需满足各部委人才需求和高校新开设语种及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按照“独有语种成班派出、稀有语种按需派出、招生规模较大语种择优派出”的工作原则,聚焦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同时,面向“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培育基地”高校,按需选派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2016年共派出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230人,涉及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非通用语种人才996人,涉及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7个语种。

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根据国家对国际组织人才的需求,在教育部郝平副部长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期间,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难得机遇,设立国际组织实习项目,2015年首次成规模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实习人员。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又先后与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贸易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正研商合作事宜。至今共选派56人,项目成效初显,已有1人被联合国国际法庭录用,3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录用。

二是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出国留学方面,改变了名额分配的方式,实施“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选派办法;选派类别从主要选派在职人员拓展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选派范围既面向教育系统,也面向各部委和企事业单位,既接受国内申请,也面向在外留学人员。在评审方面,建立了专家库,不断完善评审程序。依项目特点采取专家通讯评审、集体会评、答辩面试等多种评审形式。坚持“签约派出、违约赔偿”,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在来华留学方面,针对学生来源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自2010年起对所有奖学金本科新生实施预科教育,相继组织开发预科教育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制定并不断完善预科教育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在多年研发和实践基础上,于2014年形成了预科教育综合考试,并被教育部认定为预科教育唯一考核标准。

2013年起,为提高录取率,来华留学从安排院校接收,改革为学生、学校双向选择,学生申请奖学金前先行获取中国高校的预录取函。创新来华留学宣传工作,开发英、法、西、葡、俄、阿等多个语种、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并建立留学中国网站;先后组织56场中国高等教育展,赴国外全面介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留学中国信息。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2008年以来,国家留学基金委陆续建成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信息平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的在线申请、评审、录取,实现了实时管理和精准服务。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越来越突出海纳各类人才,越来越凸显公平选拔、科学培养,数量规模节节攀升,留学人员始终保持较高质量,大大地提高了国家留学基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改进管理与服务。出国留学方面,依法依规不断规范选拔、录取、管理等工作。加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估。开展行前集训,加强留学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2014年起对国家公派博士生实行年度复核,帮助留学人员及时发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国家留学基金使用效益。建立服务平台,主动为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发挥作用牵线搭桥。

在来华留学方面,1997年开始实施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年度评审,加强过程管理,2016年评审合格率高达99%。自2013年起,对奖学金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并于2015年确立主题为“感知中国”活动,有计划、成规模组织奖学金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迄今共组织万余名学生开展百余场活动,增进了学生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2015年开发并建立了来华留学毕业生数据库和校友录,积极利用出访等机会,召开留华毕业生座谈会,帮助驻外使领馆建立校友会。目前,共收集整理海外校友信息近万条。

四是积极在国家外交和人文交流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出国和来华留学工作积极配合国家设立的中俄、中美、中欧、中英、中法、中印尼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先后承办了“中美学生交流论坛”“中美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议”“中美留学35年”“中美大学校长论坛”“中美大学天文合作高峰论坛”“中欧智库研讨会”“中欧学生学者文明担当对话”“中英留学40年”“2015年CCTV法语大赛”“中法高等教育论坛”“中埃大学校长论坛”“中德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论坛”等系列配套活动。

国家留学基金委在国际教育领域享有声誉,已与280多个奖学金机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外机构的项目合作多次被列入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成果,发挥了留学“国家队”的先导和基础作用。

五是培养锻炼了队伍。历经20年的发展,打造了一支懂政策、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队伍。国家留学基金委连续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三、展望未来

留学事业承载未来,科学发展不辱使命。

20年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实现了长足发展,蕴含了一代又一代留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串串数字,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国家留学基金委将按照确立的“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这一新时期留学工作方针,更加注重围绕国家战略,加强谋划;更加注重服务教育发展,强化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充分形成合力;更加注重培养人才,发挥留学育才作用,为推动国家公派留学实现新的更快发展不懈努力。

上一篇:“油桃妹”网售产品富己富邻 下一篇:黑龙港地区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