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例肝吸虫病的声像图分析

时间:2022-08-11 11:44:50

176例肝吸虫病的声像图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肝胆超声检查中发现肝吸虫病患者176例,男147例,女29例,年龄21~72岁。1次粪虫卵阳性者99例,2~3次粪虫卵阳性51例,4~5次粪虫卵阳性26例。本组均有生食鱼虾史和(或)饮用未经处理的江水史,大部分为渔民或沿江而居的农民。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其中以上腹部胀痛、右肋部不适就诊的136例,另40例无症状,系健康检查时发现的。

仪器与方法:应用西门子G60S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于空腹时行肝胆常规切面检查。

结 果

根据超声图像特点,大致可分成3种类型:①轻症患者:声像图多以左叶小胆管扩张为主(可能是左叶肝胆管较平直,幼虫较容易入侵),可显示“小等号”或“双轨”样征象。肝脏回声略强,光点分布不均匀。此期胆囊受累不重,多以胆囊壁不光滑为主,很少见胆汁透声度的改变。此型共72例(41%)。②中症患者:肝内小胆管扩张增多,可扩展至右叶,管壁增厚明显,肝内呈现大量分布不均的斑点状或雪片样高回声。此期胆囊受累较重,表现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不光滑,回声增强,其内见大小不等的碎屑样强回声。本型86例(49%)③重症患者:肝内胆管全部受累,呈弥漫性扩张,可显示为“胆管树”样。肝内血管网络明显紊乱,肝脏回声显著增强,极不均匀。胆囊内出现大量的碎屑样强回声,有的可融合成团絮状,有5例出现了胆囊结石。本型18例,其中3例出现肝脏缩小,门脉增宽,2例合并腹水,经抗吸虫药物治疗后,迅速好转。

讨 论

肝吸虫病亦称华枝睾吸虫病,是经口感染后寄生于肝内胆管而引起的疾病。人体的感染绝大多数与生食或食用未烹饪熟的鱼虾有关。根据人体的免疫力、感染虫体的数量、感染时间长短等因素的不同,产生的临床表现和超声改变也不同。轻症患者感染时间短,仅出现2~3级胆管被肝吸虫虫体堵塞而致的轻度扩张。中症患者在肝内出现的雪片样高回声,可能性是小胆管受阻时间长,并发炎性渗出所致。重症患者胆囊内的结石,系以虫卵,死亡的虫体为核心而形成的。

近年来,随着南北方之间的交往沟通日益频繁,使得多发于南方的肝吸虫病,在北方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而超声检查以其简便,可靠,无痛的优势在肝吸虫病的诊断中日益凸显,使该病在临床无症状期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肝内胆管的其他病变,如胆管细胞癌等有时亦可有类似肝吸虫病样的声像图改变,应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以资鉴别。

上一篇: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脏复跳的临床观... 下一篇:亚急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