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圈批注 实现长文短教

时间:2022-08-11 10:45:44

摘要:用“点圈批注”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进行批注,写出阅读心得,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长篇短学,实现海量阅读。

关键词:读书习惯;点圈批注;长文短教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82-02

北师大版的高年级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长文,这些“长文”,篇幅长,内容丰富,信息繁多,像《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小抄写员》等字数超过了2000字。面对它们,真是教师怕教,学生厌学。如何具体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呢?小学一、二年级为兴趣引领、习惯养成阶段。这个学段我们可以在预习新课时布置给学生给课文标自然段,用笔圈出课生字并注音,熟读课文,借助字典给课后的生字组词等任务。小学三、四年级为方法指导、能力储备阶段。这个学段要求学生预习时圈划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和多音字,通过初读,并在不懂得内容旁做打“?”做标记。小学五、六年为由扶到放点拨提升、熟练运用阶段。在阅读方面,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能够独立阅读程度适中的课外读物,并能用正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引起他人的质疑或共鸣。下面就以五、六年级的批注学习为例。

一、课前预习――初读批注感知

在前一天布置预习新课时,除了解决字词问题外,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找出关键段落。例如:总括句、过渡句、重要句用“―”,重要段落语段用“”,有疑问处用“?”,有感叹或惊奇处用“!”,好词用“oo”,好句用“~~~”。在课文结尾处写一句话:我学懂了______。第二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刚开始操作时,教师应该找出一篇范文,从中心句、过渡句、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入手,领着学生预习。通过四、五年级的训练,六年级时学生的预习交流已经能各抒己见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二、针对课题质疑――在批注中自读自悟解惑

有些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第一课时,让学生针对课题猜测质疑: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学习班马的《爸爸带我去爬树》,学生提出: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是怎么爬的?我得到的爬树乐趣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说就是课文的重点,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圈划批注,找出问题的答案。汇报交流: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这样梳理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抽丝剥茧――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精读批注

第二课时精读批注要求抓住重点语段,通过圈划表现人物细致入微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变化的字词,重要的环境描写,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甚至一个细微的标点符号等来进行品读感悟,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平时的习作中学以致用。这一过程的点圈批注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感悟,以自学的形式开展,先自己批注,然后小组内合作研究,最后全班交流。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回忆了关于鲁迅的五件往事,其中“救助车夫”这个故事能够表现出他关心劳苦大众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圈出这一部分最能感动你,也最让你震撼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与感悟。大多数学生找到的是描写鲁迅动作的词“扶”、“蹲”、“拿”、“洗”、“敷”、“扎”等词语,体会到的是他关心车夫。有位同学很细心,找出了“半跪着”三个字,这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我适时引导全班思考:鲁迅先生他是什么身份?他半跪在怎样的环境中?半跪在什么人面前?从鲁迅先生的这一跪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到“他把自己和劳苦大众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这一高尚品质,这是学生精彩的课堂生成,比教材分析、课堂全解上的内容更打动人。

四、活学活用――批注的交流提升在于课外阅读

学完课文后,根据文本内容和题材,提倡让孩子们写读书心得,改写、缩写、续写、仿写等。例如:《小抄写员》、《凡卡》两篇课文的主人公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他们的遭遇值得同情,他们的命运牵动着学生们的心。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以“在被父亲发现后,叙利奥还会每天偷偷起来帮父亲抄写签条吗?”“凡卡最终能回到朝思暮想的爷爷身边吗?”为题来续写课文。当然任何形式的学习老师除了布置任务,更多地要参与进来。我们要改变课堂固有的模式和气氛,多种方式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可以告诉他们:“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全班49名同学交换思想,每个人就会有49种思想,只要你迈出一小步,将会收获一大步,何乐而不为呢?”鼓励学生不需要举手,有想法可以直接站起来表达,教会其他孩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还要策划好后期的学习成果展示和考评奖励机制,这样才不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尽量避免因为老师心血来潮的冲动,导致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夭折和学习的半途而废。

两年多来,我努力在语文课堂中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了,有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并能在课堂中畅所欲言、旁征博引,激活了我的语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

参考文献:

[1]游彩云.批注阅读推动学生与文本互动[J].语文教学通讯,2009,(01).

[2]刘荃.“自赎”与“回归”: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01).

[3]张晓娥.批注,一座生本对话的桥梁[J].小学语文教师,2010,(04).

[4]解桂芬.浅谈小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2,(27).

作者简介:侯玉霞(1980-),女,甘肃省金塔县南关小学教师,主要致力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上一篇:试论广播体操的渗透与回归 下一篇:历史故事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