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御笔”绣画

时间:2022-08-11 08:47:46

慈禧是清代政治舞台上一位重要的女性统治者,27岁登上政治舞台,“垂廉听政”之暇,亦附庸风雅仿效前朝皇帝,舞文弄墨,但留传下来的作品不多,尤其是绘画作品更为少见。《刺绣松鹤图》轴和《刺绣松藤绶带图》轴是以慈禧皇太后所绘的画稿为底本刺绣而成的。

慈禧“御笔”书画

慈禧本不会作画,她日常习字作画,一般是在别人的帮助和指点之下进行的,缪嘉惠便是她的指导老师。缪嘉惠字素筠,宫中又称缪太太,今云南昆明人。缪嘉惠擅长于书法绘画,曾随赴四川上任的丈夫入川,其夫去世后,在当地以卖画维持生计。后四川督抚得知她有如此技能,就推荐给慈禧。来到皇宫后,由于她非常聪敏,因而得到慈禧的喜爱。每逢皇太后习字作画时,缪嘉惠总是陪伴左右。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70岁居住颐和园,每天都要到听鹂馆作画,常以缪嘉惠为其所出的画样为范本。还要到仁寿殿练字,也多有缪嘉惠在一旁侍候,“福”“寿”等字是其所爱①。

慈禧所书,多为大幅行书或楷书。据《清宫见闻杂记》载:“太后尤善书法,能作擘窠大字。”现在可见的有“寿”“福”“龙”“美意”等,尤其是“福”“寿”最常见,主要用来赏赐大臣。慈禧70寿辰,当时浙江省吴兴县沈云芝专长刺绣,将《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两幅画作为底本,历时3个月刺绣而成,献给慈禧,慈禧看到绣品后非常高兴。由于绣技高超和绣品内容正符合其“延年益寿”的心意,故欣然提笔写下“福”“寿”两字,赏赐给沈云芝夫妇,从此,沈云芝便更名为沈寿,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名字的由来。

慈禧的绘画作品多是在缪嘉惠的指点下完成的。苏海若曾评价慈禧的绘画作品:“画山水兰竹,不过寥寥数笔。然设色布格,必苦心经营。画何种花卉,即捣何种花卉汁色。其最擅长者为葡萄。盖葡萄不过大圈数个,随手可成;藤蔓屈曲,如蛇如蚓,信笔所之,易于神似,加以设色活泼,居然逼真矣。”②目前所见慈禧的墨迹多是,每遇赏赐时,主要由缪嘉惠或其他大臣,但于画的上方一定加盖朱印“慈禧皇太后之宝”,以示亲笔。作品题材多为海屋添筹、灵仙祝寿、富贵长寿等吉祥图案。

慈禧“御笔”刺绣画

目前所见以慈禧“御笔”画为底本刺绣作品,只有二幅立轴,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北京艺术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刺绣松鹤延年图》轴,纵133厘米,横65厘米。牙白色绫地,用淡绿色、米色、深米色等颜色的丝线刺绣浮云海水、苍松峭石和仙鹤。以斜缠针刺绣而成的水波纹,针法虽简单,但丝线的光泽和针脚的细腻,远胜于绘画的平涂,视觉效果更佳。此外,还间用套针、戗针、盘针、施毛针等针法,刺绣各种适合表现的物象,绣工精美细致。

画心用黑色丝线绣诗一首:“高柯百尺欲参天,严壑风霜不计年;招得仙禽来作伴,羽衣对舞自蹁跹。――陆润庠敬题。”此外,还绣有“光绪戊戌仲夏下r御笔”及 “大雅斋”“镜荣烛和”“承明受光”“乐民之乐”和“慈禧皇太后之宝”等多方印鉴。

《刺绣松藤绶带图》轴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纵135厘米,横68厘米。牙黄色缎地,绣藤萝、松树和绶带鸟。藤萝盘结缠绕,串串紫色花逼真诱人,绶带鸟栖息在松枝之上,衬托出“益寿延年”的主题。作品以滚针、斜缠针、施针等针法绣成,绣工细腻。

图轴上绣有“宝络纷垂荫碧萝,凌云l耸绾乔诃。飘缨更喜招仙羽,春满华林瑞气多――吴树梅题”;“彩纳丹霞金凤舞,涛翻银浪玉龙蟠。琼楼缥缈排云出,锦羽翩跹湛露欢――陆润庠题”;“五色文禽藤采敷,今朝报喜集蓬壶,万年不老松长寿,正是天家瑞应图――陆宝忠题”等多首诗句。此外,还绣有“光绪甲午孟春上浣――御笔”及“颐神养性”“瀛海仙班”“海涵春育”和“慈禧皇太后之宝” 等多方印鉴。

慈禧“御笔”绣画的特点

1.绣画的内容

两幅绣品的内容均为祝寿题材。鹤是鸟类的宗长,被称为一品鸟。据《养生要》载:“鹤寿有千百之数。”因此,鹤是延寿吉祥之物。松树与鹤组合,代表松鹤长春、松鹤遐龄等长寿的吉祥之意;绶带鸟,绶与寿谐音;紫藤为大型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它缠绕于松树上,有连绵不断、长生不老之说。松树、绶带鸟与紫藤组合,亦是寓意延年益寿的吉祥图案。

2.绣成的时间

《刺绣松藤绶带图》轴绣成于光绪甲午孟春上浣(光绪二十年孟春上浣)也就是1894年1月上旬。光绪二十年恰好是慈禧60寿诞。

《刺绣松鹤延年图》轴绣成于光绪戊戌仲夏下r(光绪二十四年仲夏下r)也就是1898年5月下旬,慈禧64岁。光绪十一年颐和园修成,此后她时常临幸于此,《刺绣松鹤延年图》轴很可能是在颐和园休养时,由缪嘉惠指点画成的底本,再由女红刺绣而成。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从作品上所绣时间看,这两幅绣品,应当是为慈禧60寿诞和64岁寿诞专门绣制的。

3.绣画中的题诗

两幅绣品分别有大臣陆宝忠、吴树梅和陆润庠的题诗,其中陆润庠在两幅绣品中都题诗。陆润庠,字凤石,江苏元和人,同治十三年一甲一名进士,光绪初年,入南书房,荐擢侍读。两宫西巡,奔赴行在,授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③他在两幅作品中的题诗,辞藻华丽,充满了祥瑞之气,表达出对慈禧皇太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两幅绣画作品,是大臣将慈禧赏赐的画,送至绣作由女红刺绣成绣画再献给慈禧皇太后,是迎合、奉承慈禧的一种方式。

4.刺绣朱印

图中有“大雅斋”“镜荣烛和”“承明受光”“乐民之乐”“颐神养性”“瀛海仙班”“海涵春育”和“慈禧皇太后之宝”等刺绣印章。“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筌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④文中提及的大雅斋在清宫中有纸质木框“大雅斋”匾额,是慈禧给她的画室自署的斋号。“大雅斋”印章是慈禧专用的,宫中的帖落画有些为慈禧御笔画,其上一般也有“大雅斋”印章,是鉴定慈禧书画的一个依据。

“慈禧皇太后之宝”是代表慈禧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象征。“镜荣烛和”“承明受光”“乐民之乐”“颐神养性”“瀛海仙班”“海涵春育”等闲章,取义吉祥语,也称吉语印。“海涵春育”是用得较多的一枚闲章,其义为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像春天一样养育万物,借以赞扬作为一国之主的博襟。“乐民之乐”“瀛海仙班”则表达出对百姓的并表现天下太平的盛况。这些印章,处处表现了对慈禧皇太后的歌功颂德,但同时也为我们鉴定慈禧书画提供了佐证。

5.工艺特点

《刺绣松鹤延年图》轴绣工精细,仙鹤是以套针、斜缠针、盘针、施毛针等针法刺绣而成。斜缠针是用斜行的短线条按同一方向整齐有序地缠绕着形体刺绣,是适合绣单一色的水纹和花瓣常用的针法,特别是绣字体是最适宜的针法。这些针法的组合能准确地表达物象的神韵。《刺绣松藤绶带图》轴亦是用多种针法刺绣而成。滚针是绣单线条纹理的主要针法;套针则是绣品中最常用的针法,针针相套,层层覆盖,线条高低参差排列,使各种绣线易于和色,晕色效果好。总之,这两幅绣品具有“平、光、齐、匀、和、顺、细、密”的工艺特征。

另外,两幅绣品设色淡雅,色泽柔和,也就是指用线的颜色。这种风格继承了苏绣“雅洁”的特点。《刺绣松藤绶带图》轴仅简单地刺绣绶带鸟飞落在紫藤缠绕的松树上,但是,无论是绶带鸟,还是松藤,都极具写实性。而《刺绣松鹤延年图》轴略有清代“院体”山水浅绛画法,作品中山石、松树等都是以赭石绣皴法和树纹,图案简明秀丽。

结 语

综上所述,《刺绣松鹤延年图》轴和《刺绣松藤绶带图》轴是两件难得的艺术品,绣工属一流水准。因是慈禧“御笔”画,并作为进贡给慈禧皇太后的贺礼,自当是竭尽全力。更可贵的是,绣品中没有动笔着色,因动笔补色在清代绣画中是常见的。两幅绣画绣技精细高超,对清代织绣画和慈禧的宫廷生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①于善浦《慈禧的“御笔”书画》《紫禁城》1992年2期39页

②苏海若《皇宫五千年》第543页

③《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九・第12815页

④吴士鉴《清宫词》,北京古籍出版社

责编昭林

上一篇:张大千与晏济元 下一篇:巴林印石的鉴识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