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背后的宁静

时间:2022-08-11 07:02:1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公园作为城市组成的一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娱乐、休憩和防灾避难的绿色空间,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优美环境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生态质量,营造和谐文明风气,创造富有感染力、生命力的绚丽多彩的城市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1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1植物本土化原则

不同城市气候条件迥异,移植适宜气候条件相差较大的植物容易因水土不服和维护难度较大而造成死亡。景观设计应根据公园所在环境和气候特点合理选择本土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因地制宜,营造出能够体现出地方特色、为居民所喜爱的本土化植物景观。本土植物不仅适宜在当地生长,而且具有取材方便,造景空间大和后期养护管理和成本能够最低的特点,因此,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植物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要求。公园植物景观应运用本土植物群落来展示地方景观特色,本土植物和城市公园地形地貌相结合,能够创造稳定、和谐、优美的园林风景环境。植物景观设计不应以标新立异为主导,避免不顾当地气候环境特点,盲目引进不适应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的植物物种。

1.2经济原则

所谓“经济”是指城市公园的绿化设计应以最适当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整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园林强调园林的生态效益和功能,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居民提供休憩和健身场所,它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托。城市公园一般面积较为适当,拥有足够的绿地面积和绿量,这是产生生态效益的前提。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有以下途径:在通过突出乡土树种外,还要侧重能够产生较高生态效益的树种;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坚持“因地制宜”,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行城市公园建设,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保持了原有风貌,又节约了建设成本;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融入到园林设计和规划中,在城市公园建设初始阶段应设计经济、科学、合理的植物生态群落。设计样式依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的要求不同可以呈现不同特色,但都要考虑到不同树种的习性、体型、物候期、生长速度等,不但要把美学和造景结合起来,还要从发挥生态效益与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和栽培学角度考虑,以提供一个相对幽雅宁静和维护管理比较简单经济的城市绿岛。

1.3养护管理精简原则

城市植物景观应树立简约、自然、养眼的城市绿化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资源,缩减后期养护管理工作量,形成资金资源投入和良好环境产出比值的最大化。在园林林木配置方面,首先考虑到林木的年龄、季节和气候等变化,使林木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特色。其次还要考虑到若干年后园林的景观效果和维护成本,建议考虑用大规格苗木,尽量一次成型,短期内能够达到设计者期望的景观效果,减少后期投入。在公园种植方面,通过植物配植,可大大节约资源消耗,并对资源的利用实现再生,实现低碳。公园植物强调植物群落浑然天成的天然美观,力求公园植物在养护管理上的精确和经适性,尽量避免养护管理过程费时费工、水分和肥料过度消耗、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除特殊场合外,城市公园尽量摒弃修剪费工的大草坪、树木造型园、刺绣花坛、盆花花坛等。在设计中,尽量采用病虫害少、耗水少、生命力强的树种。注重回归自然设计,加强植物群落自身更新的能力,依靠自然之力实现循环更替,减少人工干预,创造出一个可持续的能够自我维护的经济优美园林绿地系统。

2 城市公园人文景观设计原则

2.1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风俗、民情

首先,每个城市都是在历史长河里逐步发展起来的,都能涌现出为后人称颂或祭祀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光荣,也是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城市公园可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树立雕像或采取寓教于乐的版画形式,在设计时,和公园的自然景观衔接要自然,做到浑然天成。其次,可以合理运用地域符号,“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生动地说明不同地域的相异性。如果说城市公园是城市的名片,那么地域文化就是城市公园的招牌。地域文化内容涵盖很广,如:乡土艺术、农耕文化等,其中乡土艺术根据各地的风俗、民情、情感不同形成了丰富的种类和多彩的风格,并且制作简单,构思巧妙,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结合城市现代元素可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表达出来,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清新淳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应此,吸收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精髓消化、提炼、升华,运用到城市公园的人文景观设计中,延续了历史文脉,具有地方特色,让居民有亲切的感觉,有利于自豪感的营造。

2.2注重实用功能

城市公园设计目的就是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所有景观功能设计均以此为中心。在城市公园设计中,一要合理地分割活动空间,设计一定的空间和体育器材提供运动场所,或者有一些安静的场所可以休息闲谈,或是为孩子提供安全、娱乐的活动设施。二是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不少城市公园设计了顶部镂空的亭子,这样的亭子夏天不能遮阳,雨天不能挡雨。阳光强烈时没人愿意在里面休息,显得华而不实。三是切忌为了美观牺牲实用功能,不少城市公园的园路设计成卵石路和踏步,如果作为辅助的园道当然别有一番情趣,但是作为公园的主园路或必经之道,就必然会使穿高跟鞋的女士行走带来不小的麻烦;一些城市公园为了美观、整洁,垃圾箱设计较少,安放位置不合理,并且都在较为隐蔽的角落,没有卫生间或仅对管理人员开放,这就容易造成垃圾满天飞和游览的不便;一些城市公园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在靠近如水池、斜坡等边缘危险地带,容易忽视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识。

2.3硬质景观取材合理

硬质景观指除绿化和建筑物本身以外的一些有形状物,如室外场地、路面铺砌、建筑小品等。在营造舒心休息意境时,硬质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乡土性、地域性的特色表达。尽量运用本土的材料和生态环保性材料,这样既可以融入当地氛围,又可节约成本,便于维护,也有利于景观效果的持续。在硬质景观设计中,代表性建筑和主干道是人们关注和通行逗留的场所。首先,在设计中注意控制其体量,加强与本土文化结合,比如将本土特色的民间文化融入铺装中。其次,通过不同建筑物的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场所空间,让居民能参与其中,享受无穷乐趣。

3 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搭配原则

植物景观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的有生命的载体,是园林造景中的主力军和体现城市公园主题的基础,人文景观固有的造景空间大、诠释内容多等特点,是城市公园的灵魂。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搭配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主题鲜明,舒适实用”的原则。园林造景中植物造景应达到70%以上,并且植物配置要科学,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坚持“功能优先,注重景观,方便居民”的原则。营造景观如亭台楼阁、假山叠石、旱喷广场等可以适当缩减。在城市公园的整体设计中,要有“天人合一”理念,建设的目的注重让居民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悦,注重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努力达到居民在游览过程中,既放松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并且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归属感的目的。

4 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愈加重视。城市公园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课题,需要根据不同环境和人文风俗采取形式各异的设计方案。在人居比较集中的城市,应更加努力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未来城市公园应该是更协调、更健康,有利于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之地,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有责任为居民拥有健康美丽的城市公园奉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红心柚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刍议 下一篇:对集体林业发展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