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孩子智力的金钥匙

时间:2022-08-11 03:28:38

摘要:当幼儿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参加音乐活动时,对幼儿的心理可以产生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刺激,使得幼儿的情感激发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而这种情感的冲动,正是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

关键词:幼儿;音乐;早期教育;智力发展

童心就像一张白纸,又似羽翼未丰的小鸟,需要人小心翼翼的描绘和哺育!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经提出过儿童的可能能力的递减法则,他说:生来具备一百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这就说明早期教育对开发孩子潜能的重要性!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登纳曾经说过:“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在胎儿期就开始了。准妈妈们都知道在怀孕期间,多听音乐会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了心情,那么在准妈妈妊娠的第三个月,多数胎儿对外界的声音刺激就有所感觉,他们用动作及改变内部呼吸的方法对声音刺激作出反应,如:时而妈妈觉得呼吸加速,时而妈妈又觉得犯困,时而觉得宝宝好像在踢妈妈的肚子,时而又觉得非常平静,从而可以看出,如果妈妈听着不同的音乐,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有着不同的反应。因此,音乐能力不会凭空产生,只能在环境刺激与教育的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发现,0~6岁是他们的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我们可以将0~4个月的宝宝说是音乐早期教育的第一发展阶段,4-18个月时为音乐早期教育的第二发展阶段。当宝宝进入一岁半时,也就进入到语言的学唱期,2-3岁的孩子能试着去模仿音乐的旋律和伴随音乐舞蹈,尤其是节奏鲜明的音乐他们更有兴趣。这时便可以让孩子玩弄一些打击乐器,通过这些节奏乐器的演奏,孩子便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与有节奏的音响之间的“因果性关系”。而所谓“因果性关系”,正是人类认知能力特别是推理性能力的根本基础。通过早期音乐教育使儿童直接的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性关系”,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大多数儿童在进入4-6岁之后,已经可以同游有律乐器的演奏,把一个一个的乐音组织成一首一首的优美乐曲,在这个演奏的过程中,儿童已经直接地把握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种进步将对孩子一生的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0―12岁是脑音乐功能建立期。音乐的早期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他还强调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早期教育的特殊意义。“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培养到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感高度,从人格到各方面,整个人都融入到音乐之中,儿童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很高的人格。除了音乐之外,再也没有能够从出生时就开始进行教育的领域了。”由此可见,幼儿0―4岁的早期音乐教育是多么重要,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要非常重视孩子这一时期的教育,人在幼儿时期生理技能最敏锐,所以教育开始越早,人的潜能就越能得到充分挖掘。“音乐天才”,向来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像莫扎特、肖邦……还有因模仿MJ而红遍美国的中国儿童小宝,四岁便能即兴变化舞姿,拥有惊人的舞蹈天赋,怎能不说这些人就是为音乐而生的呢?实际上,所谓“音乐神童”,除了具有天生的音乐素养外,另一重要因素来源于他们在妈妈肚里就开始接触音乐。这种天才,是儿童“特殊先天秉赋”与“早期音乐教育”反馈互动的产物。可见,幼儿音乐的早期教育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抛开这些音乐奇才不谈,就谈谈我们身边的幼儿音乐教育。现在的很多幼儿园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也是我最推崇的一种幼儿音乐教学法,它更加注重节奏上的训练。“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许多年来,音乐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节奏的重要性,并把节奏摆在音乐要素之首,即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所以节奏的培养和训练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长期任务之一。节奏训练可以包括唱歌拍手、听音记拍、模拟、边走边说、演奏节奏乐器等环节来实现,通过节奏的训练和乐器演奏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利用身体的各种器官来形成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并培养了他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节奏的能力,陶冶性格和情操。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同样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倡导的就是歌唱的训练。它便于幼儿节奏、节拍、强弱对比等多方面的掌握,形成耳听、脑想、嘴唱、手动多方位配合的学习方法。当幼儿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参加音乐活动时,对幼儿的心理可以产生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刺激,使得幼儿的情感激发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而这种情感的冲动,正是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

音乐更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幼儿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要靠听,幼儿在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时必须在记住歌词和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感知,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增添幼儿的兴奋情绪和积极动力。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受到音乐的熏陶,可以使幼儿心情愉悦,内心平静。可见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对于现在任何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都只能成为空谈。而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正可以为他们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的时候,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而是以鲜明生动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

每对父母都有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音乐教育上有强迫性,从而使孩子厌烦对音乐的学习。孩子是自由的、可爱的,我们绝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教育过程。我们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正是借助了音乐艺术的魅力,用健康、优美、积极向上的情感去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音乐,感受音乐,让音乐尽可能的去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挖掘心灵的潜能吧!

参考文献:

[1]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吴迪,湖北襄樊学院音乐学院在读班学生,音乐教育专业。

上一篇:色彩写生教学的设计意识培养 下一篇:浅谈标志设计中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