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板去胶渣工艺中溶胀剂的研究

时间:2022-08-11 03:27:43

多层板去胶渣工艺中溶胀剂的研究

当孔壁表面温度超过环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时,会产生一层薄的树脂钻污

近年来ROSH标准的实施及对电子产品的要求提高,更高Tg板材的使用越来越多

本文希望通过实验,为合理选用溶胀剂提供参考

一、前言

PCB在钻孔时产生瞬时高温,而环氧玻璃基材为不良的热导体,因此在钻孔时热量会高度积累,当孔壁表面温度超过环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时,环氧树脂会沿孔壁表面流动,产生一层薄的树脂钻污。如果多层板钻孔之后不能将这一薄层钻污除掉,将会使多层板内层与孔壁连接不通或连接不可靠。如图1所示:

湿制程的去钻污工艺是先使用溶胀剂对环氧树脂进行预处理,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对环氧树脂进行氧化咬蚀。

近年来,随着ROSH标准的实施及对电子产品要求的提高,更高Tg板材的使用越来越多,这对去胶工艺中溶胀剂的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试验,探讨各种溶剂对高Tg板材的膨松作用大小,为合理选用溶胀剂提供参考。

二、溶胀剂的分类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能对树脂进行有效膨松的溶剂分为三类:

1) 醚类,常用的有: 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甲醚,二乙二醇丙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丙醚,乙二醇苯醚等。

2) 吡咯烷酮类,常用的有:N-甲基-2吡咯烷酮,2-吡咯烷酮,乙基吡咯烷酮,羟乙基吡咯烷酮,环已基吡咯烷酮等。

3) 酯类,常用的有:丁内酯,乙二醇丁醚醋酸酯,已内酯,戊内酯等。

三、三类溶剂对除胶速率的影响

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溶剂,分别是:乙二醇单丁醚,N-甲基-2吡咯烷酮,丁内酯进行试验。

1) 试验用板:生益Tg170板料,剪成10MM×10MM大小,将表面铜蚀净。

2) 除胶速率的测定。(见表1)

A:用砂纸将10MM×10MM板四周打磨好。

B:清洗干净后放入烤箱以120℃烘烤半小时。

C:取出冷却后称重,得到重量为W1。

D:将板按如下试验条件除胶渣一次。

a:EC-8,EC-9S为利尔公司产品。

b:表中溶剂为试验用的三种溶剂。

c:试验过程中仅改变溶剂的种类和浓度。

E:清洗干净,放入烤箱中以120℃烘烤半小时。

F:取出冷却后称重,得到重量为W2。

G:计算;除胶速率(mg/cm2)=(W1-W2)/2×10×10

3) 除胶速率测试结果。(见表2)

数据分析:

A:醚在含量达到约150ml/L后,除胶速率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B:除胶速率随烷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约600 ml/L时达到峰值。

C:酯类溶剂在含量达到300ml/L时,除胶速率迅速下降并很快为零。

通过对其它醚,烷酮,酯类物质进行试验,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四、保留在板材中的溶剂

三类溶剂中酯类的除胶速率随浓度的变化非常特别,在浓度为500ml/L时,虽然测得的除胶速率几乎为零,但当我们从高锰酸钾溶液中取出板时,明显观察到了板面被咬蚀,显微镜下的图片证实了这一点。如图2。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酯含量为500ml/L时,虽然测得的除胶速率为零,但板材表面已被咬成蜂窝状,说明高浓度的酯对板材进行了有效的膨胀,而测不到失重则是因为酯渗透入板材中,且在后面的一系列处理中仍不能从板材中释出,结果造成失重很少甚至为零。

烷酮类的物质在高浓度情况下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而醚类物质通常工作在较低的浓度下(如罗姆哈斯的MLB211,利尔公司的EC-7Y),出现此类现象的机会很小。

五、保留在板材中的溶剂对PCB的影响

当使用过高浓度的溶剂时,都可能会造成溶剂不能全部释出。

如果使用溶剂的沸点低于260℃,则残留在板中的溶剂在焊接时(温度250℃~260℃)会气化,气化成蒸气的溶剂对孔内铜层进行冲击,结果会导致孔壁分离。如下图3所示。

六、正确选用溶胀剂

对普通Tg值的板来说,不论使用哪种溶剂,都能比较容易的使除胶速率达到0.3mg/cm2以上。但对Tg值高于170的PCB ,使用醚类溶剂时,通常其除胶量难以达到生产要求,即使提高醚类溶剂的浓度进行两次除胶的操作,其除胶量也只能达到生产上的量难以达到生产要求,即使提高醚类溶剂的浓度进行两次除胶的操作,其除胶量也只能达到生产上的最低要求。

烷酮类溶剂和酯类溶剂对高Tg值的板有相对高的除胶速率,但要使用较高的浓度。在高浓度的条件下溶剂易保留在板材中。因此如果仅使用单一种类的溶剂,难以达到生产要求。

我们在经过大量试验后,通过三类溶剂的组合,研制出EC-7Y溶胀剂。EC-7Y为醚类为主的溶胀剂,其中含有低浓度的酯类和酮类溶剂,在普通的条件下,高Tg板的除胶速率可达到0.2mg/cm2,两次达到0.4mg/cm2以上,完全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下图为以EC-7Y作溶胀剂除胶后的表面形态。

从图4可以看出,普通板料一次除胶,高Tg板料两次除胶后的表面形态都已成为微观粗糙的表面,这种表面对提高胶体钯吸附量,提高沉铜层的结合力非常有利,也为提高PCB的可靠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US Patent 5985040

2) US patent 5015339

3) US patent 4086128

4) US patent 5814588

5) US patent 5798323

6) EP 1241209

上一篇:泷泽科技:稳健经营 持续创新 下一篇:LED散热基板发展综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