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明琦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时间:2022-08-11 03:01:34

汶明琦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摘要】 目的 介绍汶明琦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 跟师学习,总结其经验。结论 汶明琦主任医师采用中医三联疗法辨证治疗本病,取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中医师;汶明琦(陕西)医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29-01

我师汶明琦主任医师是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见解。现对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当属中医“痢疾”、“肠”、“泄泻”、“便血”等范畴,导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大肠湿热、脾虚湿盛、寒热错杂、脾肾阳虚。病变部位主要在肠,与脾胃肾关系密切。多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或脏腑虚弱等引起。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异常和炎症介质生成增多密切有关。

2 治疗方法

我师汶明琦主任医师积累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医三联疗法辨证治疗本病,取得明显疗效。我师的中医三联疗法是采用口服煎剂辨证分型施治、结肠滴注以及神阙、关元穴交替隔药灸法三法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2.1 口服煎剂辨证分型施治

2.1.1 大肠湿热证 主要证侯:下痢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次要证侯:灼热,口苦口臭,小便短赤。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药:结肠炎Ⅰ号煎剂:白芍12g、黄芩10g、黄连8g、白头翁15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8g、肉桂3g。加减:大便脓血较多,加马齿苋15g,地榆15g;大便白冻黏液较多者,加苍术10g,苡仁15g;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0g,枳壳10g;身热甚者,加葛根15g。

2.1.2 脾虚湿盛证 主要证侯:下痢白粘冻,腹部隐痛喜按,便溏,纳差,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次要证侯:里急后重,头身困重,脘胀腹满,肢体倦怠,神疲懒言,面色萎黄。治法:健脾渗湿,益气升阳。方药:结肠炎Ⅱ号煎剂: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0g、桔梗10g、山药15g、白扁豆15g、芡实15g、砂仁5g、薏苡仁15g、葛根12g、甘草5g。加减:大便夹不消化食物,加神曲15g,麦芽15g;腹痛怕凉,加干姜6g;寒盛加制附片5g;久泻气陷,加黄芪15g,升麻6g,柴胡9g;久泻不止,加石榴皮15g,乌梅10g,诃子肉15g。

2.1.3 寒热错杂证 主要证侯:下痢时发时止,发作时大便夹有粘液或见脓血,口干口苦,肠鸣腹痛,舌质淡苔腻而黄,脉细。次要证侯:食少腹胀,里急后重,倦怠怯冷。治法:辛开苦降,散寒泻热。方药:结肠炎Ⅲ号煎剂:乌梅15g、黄柏10g、黄连10g、当归5g、制附片(先煎)4g、桂枝8g、川椒10g、干姜10g、细辛5g、木香10g、黄芪30g、白术10g。加减:虚坐努责,加诃子10g,石榴皮10g;五心烦热,加银柴胡10g,鳖甲15g;便下赤白粘液者,加白花蛇舌草15g,秦皮15g。

2.1.4 脾肾阳虚证 主要证侯:下痢赤白清稀,日久不愈,腹中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或尺脉弱。次要证侯:坠胀,腹胀,腰膝酸软,纳差,乏力,面色白。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化湿。方药:结肠炎Ⅳ号煎剂:党参15g、干姜9g、白术10g、甘草5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5g、五味子10g、山药12g、诃子10g、大枣五枚。加减:腹痛甚加白芍15g,元胡10g;小腹胀满:加乌药10g,小茴香10g,枳实10g;大便滑脱不禁:加赤石脂15g,罂粟壳6g;畏寒肢冷明显:加制附片(先煎)9g。

2.2 结肠滴注 溃结灌肠液结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灌肠液药物组成:苦参20g、败酱草15g、地榆15g,三药水煎为140ml,进行灭菌,中药包装袋包装。功效:健脾燥湿,涩肠止泻。操作方法:治疗时将灌肠液加温至38℃-39℃,治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将准备好的灌肠药袋,连接输液管和灌肠管,灌肠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排尽输液管内气体,由缓慢轻柔插入灌肠管,一般深约20-25cm,以不超过30cm为宜,调节滴数控制在50-60滴/min,液体滴完后嘱患者俯卧2小时左右。直肠滴入保留灌肠最好在临睡前进行,每晚1次,15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3-5天,连续2-3个疗程。

2.3 神阙、关元穴交替隔药灸法 隔姜灸:选神阙、关元穴,生姜切片盖穴位,用艾条重灸。每日一次,两穴交替,适用于脾胃气虚或脾肾阳虚。

3 病案举例

周某,女,43岁,2012年11月初诊。8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泻,日3-5次,大便呈稀糊状,夹带黏液、脓血,左下腹部疼痛不适,无发热、黄疸,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曾口服柳氮磺砒啶、中药汤剂等治疗,服药后病情稍缓解,但停药又反复发作。3天前因劳累症状加重,遂就诊于我处。症见:腹泻,日3-5次,大便呈稀糊状,夹带黏液、脓血,左下腹疼痛,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持续型左半结肠炎中度活动期)。中医诊断为泄泻(大肠湿热证)。治宜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选结肠炎Ⅰ号煎剂加减:白芍12g、黄芩10g、黄连8g、白头翁15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8g、肉桂3g、马齿苋15g、延胡索10g。水煎服,1日1剂。配合溃结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每次保留2小时。上方服6剂后腹泻明显减轻,日2-3次,质稀,夹带少量黏液、脓血,口苦口臭减轻。原方又服6剂后脓血便消失,口苦口臭消失,右下腹隐痛不适,大便日1-2次,带有少量黏液。前方去白头翁、黄芩、黄连,加茯苓、炒白术、薏苡仁以健脾利湿,加砂仁以增强止泻之功,并选神阙穴行隔姜灸,再服6剂后腹泻腹痛消失,大便基本成形,日1次。上方去延胡索,加山药增强健脾之功,再用6剂后症状消失,大便质可,日1次。再用6剂以巩固疗效,并嘱注意休息、营养少渣饮食。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上一篇:医疗体制改革下的医院管理创新研究 下一篇:临床用血核查记录表的建立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