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大王富士康思辩

时间:2022-08-11 01:41:56

富士康被称为全球代工之王,不只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代工之王,全世界所有的产业当中,富士康都是代工最大。

2012年,世界500强排名中,富士康列第43位,2011年营收1175亿美元。实际上,富士康的销售收入远超过这个数据,这个数据只统计富士康的出口额。而富士康还有相当规模的零组件销售给中国的电子企业,也有一些代工产品不是以富士康的名下公司出口,并未统计在内。以富士康内部公布的销售增长计算,富士康2011年的实际销售收入早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富士康在中国已经建成30多个生产基地。深圳有员工近40万人,郑州、成都基地的员工也各接近20万人,而太原和烟台基地的员工都接近10万人,其全球员工超过120万人。从人数讲,富士康是全球人数最多的公司。从1996年至今,富士康一直处在增长的高峰期,其复合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即使2010年遭遇员工跳楼的危机,其增长仍然超过50%,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增长率最少的2009年,其增长率也超过10%。

富士康被封为“代工之王”名副其实,无论外界如何非议,富士康的成功是无法否认的。

富士康成功的十大理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企业而言,成功的企业有许多共同的成功之处,但也总有一条不同的独特的道理,那就是其成功逻辑。富士康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地方正是饱受非议的代工。

代工让富士康做大

富士康是代工企业,不做自己的产品品牌,所以并非其品牌客户的竞争对手,因此品牌客户会把大量订单交给富士康。在富士康的品牌客户名单上,苹果、惠普、微软、IBM、戴尔、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几乎所有的电子业巨头都在其中。大量订单累积是其做大的必要因素。

试想,如果富士康做出富士康手机和电脑,苹果还会把订单给富士康做吗?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很多企业看不透彻。代工企业做自己的品牌势必会成为品牌客户的竞争对手,很容易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郭台铭说:“我的领域没有竞争对手。”他用代工化敌为友。即使是在市场上杀得难分难解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华为和思科,分别都成了富士康的朋友。

代工让富士康国际化

台湾在中国的版图上是很小的一块,企业必须开拓全球市场才能获得增长,但在激烈的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铜墙铁壁。而代工是化解国际贸易壁垒的利器。中国的华为、中兴最近受到美国政府阻拦,不准进美国市场。美国政府也试图阻止苹果让富士康为其代工,但阻挡住的可能性很小。近些年,美国圣诞节评选十大最受欢迎商品,总有六七件是富士康制造的。

代工让富士康避免企业震荡

近些年,媒体一再报道代工诺基亚手机的富士康国际亏损和业务大减,但这是富士康代工苹果所带来的结果,此消彼长,富士康并没有因为诺基亚的衰落而受损,反而因苹果业务的增长而获大益。其中奥秘,需细细品味。

代工让富士康化解宏观危机

人们会发现一个悖逆的现象,每当经济危机,产业不景气,富士康的业绩却都大增长。现象背后隐藏的逻辑非常有趣:因为不景气来临,企业“过冬”会收缩业务,把更多的业务委托代工以减少成本。富士康的订单就多了。虽然这时,订单会越来越小,但对代工企业会有更严厉的要求,富士康优秀的代工能力就更突出了。行业不景气,优胜劣汰,订单更加集中到大公司,而大公司正是富士康的代工客户。于是,经济危机不景气,就成了富士康的收获期。郭台铭自称是“寒冬中的孤雁”。

代工让富士康融入产业链分工的大趋势

产品小型化、精密化,订单小批量、个性化,上市快速化,这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巨头都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产业链和供应链,强化核心技术,将制造和销售外包是许多企业巨头快速反应、减少风险和成本的现实选择。代工在产业链中应运而生。富士康就抓住了这种产业趋势,顺势而为。

代工让富士康更专业

代工的竞争力是制造,具体到富士康,就是模具和零组件,以此为根,垂直整合,就打造出富士康制造精密快速的制造竞争力。产品要做好,上市要快速,就得找富士康代工,自己做不了,别人比不过,非富士康莫属。这成就了郭台铭“富士康的硬体,苹果的软体”的无双剑。在分工的时代,富士康靠专业能力,分得了属于自己的领地,集中精力和资源打造出独特的竞争力。

代工让富士康利用发挥了大陆劳动力资源

有的企业外包代工,因为制造是用人工最多的环节。富士康实施代工模式,就利用和发挥了大陆的劳动力丰沛的优势。这不只是一个成本的优势,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国13亿的人力资源,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替代。

代工让富士康技艺提高

郭台铭说,富士康天天与武林高手过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各种优势,富士康为这些企业代工,就是学习研究这些企业的技术和各种好的东西。就像一个学武之人,天天和各个门派的高手过招,学到各个门派顶尖的技术,自己就成了武林高手。

代工让富士康成本越来越低

富士康有一种穿越漂移快跑的能力。苹果之所以能制造出iPod,正是因为富士康代工索尼XP游戏机,很多技术方案能嫁接过来。苹果从来没做过手机,为何一夜之间就做出了iPhone,并且一举打败称霸世界多年的诺基亚?因为诺基亚是富士康的客户,富士康知道如何做手机,如何造出世界最好的手机。从电脑到手机到消费电子,再到汽车,富士康能通过一项技术打通多个企业,打通多个产业,不断地穿越漂移,让客户越来越多,订单越起来越多,富士康的电脑连接器等零组件,也就越卖越多,市场越做越大。一个连接器,一项技术,就能分别使用到电脑、手机和汽车上,成本当然就降低了很多,这就是规模效益。这是富士康低价的秘密。

代工让富士康产业聚集力越来越强

从2006年起,就有企业试图挖走富士康的iPod订单,不但没有挖走,iPhone和iPad也都交给富士康来做。每遇风波,包括美国政府和媒体都批评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但乔布斯每一次都公开为富士康辩护,称富士康并非血汗工厂。苹果和富士康同盟在外界的非议中反而越来越牢固。诺基亚销售下降,但为了夺回市场,还要找富士康代工,品牌客户对富士康的依赖性在合作中越来越强。

最简单的道理最有用

有媒体采访笔者,让笔者谈谈富士康开超市做零售的看法。笔者说:“这是块小业务,你们为什么要关注?”媒体说:“富士康因为代工不赚钱,所以要转向零售。”还有媒体大篇幅报道富士康要做房地产,他们认为房地产是最赚钱的行业,富士康为什么不做?但实际上,郭台铭认为房地产是最没有出息的产业,房地产并不能让一个企业的销售收入一年增长上千亿、几千亿。

大家都做高深的研究和学问,已经忘记了最简单的道理。其实富士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都是价格、品质、交货、客户、管理、科技、专注等,也没有新思维、新理念。郭台铭说,富士康赢在基本面。企业必须回到产品、质量、技术、管理、人才等等这些最普通、最基本的问题上来。

回望基本面,我们是不是发现中国企业在机会主义的路线上已经走得太远?近年来,各种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体系越来越前沿,越来越高深。中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孔孟国学,都被聪明的学者演绎成企业管理和经营之道,玄而又玄。但其实,企业的经营管理就蕴藏在最普通的道理之中。郭台铭说:“你成天找少林派、武当派、昆仑派切磋剑法,如果能自成一格的话,就有自己的派,这些经验都不是书本上学得到的,这是30年来最宝贵的学习、最宝贵的成长过程。做生意,经营就是要掌握人理、物理、事理。我这么多年做生意,我学了很多的人理和事理,虽然我物理不一定很强”。

2009年,郭台铭在台湾给大学生讲职场出牌学,手里一手烂牌,只要耐心打也有可能会赢;如果老是摔牌,就已经输了一半。他说:“回去告诉你们的老师,把桌子上的那些书都扔掉,那些知识、经验都没有用,只要记住‘一加一等于二’就行啦。”听起来有些狂妄。但是,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就是忘记了“一加一等于二”的基本知识。

代工非议之非议

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代工颇有非议,特别是代工之王富士康从“血汗工厂”风波,到员工跳楼危机,再到近来的千人斗殴和罢工事件,屡屡挑起代工末路的话题,让代工话题不断发酵。对于代工之非议,吾有非议。

中国有本土代工吗?认真讲,中国的两个最大代工产业汽车和电子,都并非中国本土产业。富士康是台湾企业,属于台资企业,准确划分,不是中国大陆制造。中国是电脑制造大国,但打开电脑,最重要的部件是主机板,上面集成了成千上万个零件,不只是电脑芯片是国外进口的,连密密麻麻的电容电阻基本元器件,也多是国外进口,精密要用日本产品,次之是韩国、台湾的产品,为节省成本才用国产的。彩电是中国国产化做得最好的产业,可是占成本六成的液晶面板是进口的,现在能自主生产加工,但液晶玻璃是进口的。电视也用芯片,也是进口的。电视机近八成的元组件来自国外,中国出口多是人家外资企业在华设厂生产的,中国制造在哪里?

近半个世纪以来,制造业先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再从日本转移到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亚洲四小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向中国内地转移,珠三角、长三角成了世界工厂。现在出现了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但新的转移与以往不同,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在产业转移的过程,都有本土产业的转移,在承接制造业的过程中,他们培育起本土的产业,并向外扩张。反观中国的产业转移,会发现,我们没有本土产业,一转移就是成了产业空心化。改革开放30年,还要吸引外资发展经济,让国外资本为我们发展GDP。全国各省都抢富士康,就是这样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民族产业在哪里?

富士康是中国“打工仔经济”的一个缩影,“N连跳”的背后,一方面是在代工领域的过度竞争造成毛利不断下滑,另外一方面却是廉价劳动力虽然依然存在,但是赖以支撑富士康盈利模式的新生代90后打工者的心理和生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低廉劳力及“铁血”管理成就的富士康代工辉煌在中国正在走向末路。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和国际营销渠道是中国企业的“打工仔”们的共性特征,凸显了“打工仔”经济的悲哀:一方面,中国制造为全世界贡献了物美价廉的产品,而留给自己的,却是十几年不变的工资待遇和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打工30年,为何我们不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为何我们不做芯片,不做发动机?一个国家经济还要自力更生,不打工就必须有核心技术。日本、韩国、台湾,是靠打工获得了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打造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批大公司。问题不是要不要打工,而是怎样打工。

代工是一种制造业的分工,是制造业的一种形式。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超越代工,就要代工。想当老板,就先打工。非议代工没有用,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代工打工,学技术、学管理,积蓄力量,自主创业,打造自主产业,打造自主企业。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失误之一,就是没有代好工,没有打好工,失去了代工打工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自主创业、自主产业。

上一篇:关于沥青路面双层摊铺工艺技术分析 下一篇:企业家精神和 企业文化是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