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

时间:2022-08-11 12:22:48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

摘要:小学生作文教学,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兴趣 提高 心理素质 能力

作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作文中的审题、立意、构思、表达、修改等一切系列的行为活动,都有多种心理因素(诸如思维、情感、兴趣、意志、能力等)的参与。比如在作文中学生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欲望和积极的情感,都会使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内在需要,从而形成良好的动机,激励学生完成作文过程的。因此,这些心理因素对作文过程的启动、定向、维持、强化和调节等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三十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感到在多种心理因素作用中,兴趣是完成作文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完成作文过程中起着启动作用。因此,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的首要。

在我刚刚步入讲台的几年中,由于缺乏作文教学经验,作文课上,往往出现许多消极怠惰现象: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能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想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

此情此景,使我忧心如焚,绞尽脑汁,探索如何使学生克服种种消极心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良策。十年磨一剑,终于找到了,那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视听教学为手段,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

一、运用多煤体,通过“教、扶、练、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学《闰土》一课,我多次运用投影、图片等,向学生充分展示闰土形象,学生学习起来饶有兴趣。接着,我又教给学生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写作知识,这里突出的是“教”。在教的基础上,辅导学生用口头语言仿写刻画人物的多种方法,避免“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刻画,这里突出的是“扶”。在“教、扶”的前提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小练笔,让学生自己选择人物,从文题的拟定、中心思想的确定、写作提高等方面设计及修改定稿,最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评,这里突出了“练”和“放”。

这样,课堂上教师“教、扶”,作文实践中,学生“练、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表达、批改、讲评等写作能力。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然促进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的“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难悟出,“读”是写作的基础。

三、想象与写作结合,以想助写

在教学《松鼠》一课时,学生通过幼灯片的具体演示,观察并掌握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及用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自终处于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作文课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小金鱼、小灰兔、小花猫、小胖猪、大公鸡、大白鹅、大山羊、大黑牛等,借助丰富的想像,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地表达出来。

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观察,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地使想象在作文过程中拓宽思路、强化情感,对作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课堂教学中,幻灯片、投影仪、录放机等是不可缺少的,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进愉悦享受,是激发兴趣的媒介,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多年的探索学习实践,现在的作文课上,以前那些年的种种消极怠惰现象已荡然无存,一张张熟悉的面庞,洋溢着“妙笔生花”的盎然兴趣,真可谓是“乐写不疲”了。小学生的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切实地提高了。

上一篇:引导学生学好圆锥体之我见 下一篇:浅议带着感情开展特长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