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走亲戚,认识我的生命树

时间:2022-08-10 09:05:40

亲情是一条割不断的血脉,而这条血脉在独生子女心目中却越来越模糊。亲情究竟有多重要?你的孩子在接受他人的关爱时,懂得给予吗?在2012年新春之际,带上你的孩子,去寻找家族的历史和亲情的起点吧!

调查:孩子眼中的亲戚

亲戚是什么?

一鸣:亲戚就是爸爸妈妈的朋友。

佳然:亲戚是来家里的客人。

乐乐:亲戚是姨妈,她经常来我家玩。

你认识的亲戚都有谁?

家奇:亲戚不是我们家的人,是外人。

静阳:我认识姥姥、姥爷,认识姐姐弟弟。

家明:我天天看灰太狼,可亲切了,它是我的亲戚。

什么叫走亲戚?

陈跃:爸妈带我去参加婚礼就是走亲戚。

蒙蒙:去别人家过节、吃饭,就是走亲戚。

家奇:走着去,就是走亲戚。

过年是否走过亲戚?

冉冉:走过,还买很多东西,穿漂亮衣服。

然然:走过外婆家,爸爸喝了很多酒。

可可:过年的时候明明一家人到我家里吃饭。

妈妈的姐姐或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或姐姐呢?

卓曦:妈妈的姐姐叫大姐。

林静:爸爸的哥哥叫大大,妈妈的哥哥叫舅舅。

琪琪:爸爸的姐姐叫舅妈,爸爸的哥哥叫大伯。

和孩子一起找亲戚

这里的“找”,其实是“梳理”。放寒假了,既有时间,也有理由加强一下亲人朋友间的联系。可以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好好理一理家族里面都有哪些亲人。

画个亲戚关系图谱

亲戚关系就像是一棵茂密的树,开满了枝丫,有的亲戚是主干,有的亲戚是旁枝。要想让孩子一目了然地了解自己家里有些什么亲戚,画个亲戚图谱最便利了。爸爸妈妈们可以按照右边的模板教孩子画。

分门别类认亲戚

有了一目了然的亲戚关系图谱,孩子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家里有什么亲戚。接下来,家长可以这么做:

一定要告诉孩子,亲戚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亲戚有没有走动,这种血缘上的关系是没有办法去除的。

把经常走动的亲戚用彩笔或者其他形状的图案标记出来,告诉孩子他们目前的状况,比如家在哪、年纪多大了等等。

告诉孩子哪些是较少联系的亲戚,不常联系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让孩子懂得,无论是远亲,还是近邻,经常联系的要继续联系,疏于联系的应该加强联系。

出门前,忙些啥?

对于孩子来说,春节走亲戚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有新衣服穿,有礼物和红包收,还有小伙伴一起玩。不过,带上孩子可没有大人自己走亲戚那么简单,稍有疏忽,则可能让整个本该喜气洋洋的春节过得不愉快。所以,在串门前,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事先联络很重要

走亲戚前,一定要事先联络妥当,千万不能临时起意,说去就去,否则很有可能全家人辛苦奔波却吃闭门羹,因为亲戚也在“走亲戚”;还有可能导致亲戚手忙脚乱,照顾不周。事先未联系妥当,会让孩子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身心状态要良好

要观察孩子的身体条件,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来确定路线。如果孩子近期身体状况较差,则尽量选择去距离比较近的亲戚家,上午去,吃完午饭回来,这样孩子就不会太疲劳;孩子身体状况好的话,可考虑出远门,但去之前,家长最好告诉孩子将会乘什么交通工具、路上要花费多长时间等,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基本礼数懂一些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尤其是在春节这样一个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里,拜年、串门都讲究一定的礼数。因此,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比如见面时打招呼、不乱翻亲戚家的东西、亲戚给礼物或红包后说“谢谢”、不当着亲戚的面拆红包等等。

拿手节目可备好

不少亲戚见到孩子后都会夸赞一番,或者让孩子表演节目。如果不想让孩子和自己遭遇尴尬,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事先准备一两个拿手的小节目,比如唱个儿歌、背首唐诗、说段绕口令、讲个故事等等。这样既可以锻炼胆量,又可以赢得夸奖增强自信。

常用药物不可少

走亲戚是件费时费力的事,尤其是出远门,再加上连续奔波,不少大人都会在春节期间感觉身体不适,更何况孩子。因此,备些常用药物很有必要。

晕车药

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一般吃一片,特别严重可服2片。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鲜姜、桔皮等,乘车时闻闻,减轻晕车症状。

感冒药

最好选择儿童感冒药,比如保婴丹(风寒感冒)、小儿金丹片(风热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双黄连(发热)、 小儿感冒颗粒(重症或病毒性感冒)等。

肠胃药

孩子吃了油腻食物或是过于饱食、吃得太杂等,都容易引起腹胀、腹泻,应带些黄连素、氟哌酸、思密达、保济水等。

过敏药

孩子去草丛、田间玩耍,手脚容易起一些小疙瘩或水疱,可以准备一些抗过敏的药物,比如开瑞坦、顺尔宁等。

传统的,现代的,哪种适合你?

按传统意义来讲,走亲戚就是要走动,实实在在地去到亲戚家,才叫走亲戚。不过现在的资讯非常发达,联系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所以,走亲戚成为联络亲情的代名词,只要是跟亲朋好友联系,都可以归入走亲戚的范畴。

传统的“走亲戚”

回农村的老家过年。农村过年的年味最浓,家家户户都挂桃符、贴门神、放鞭炮,对于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新鲜而又有趣的。在这个节日,家族里的人聚得最齐,孩子能见到很多平日很少见的亲朋好友,感受浓浓亲情。

温馨提示

回农村过年,一般都会小住一段日子,因此要给孩子准备好足够的衣物、玩具、图画书;准备一些孩子有可能用到的药物;看管好孩子,禁止玩鞭炮或去山间、池塘边等存在安全隐患之处玩耍。

电话短信拜年。对于那些距离遥远或者多年未联系不知道住址的亲戚,我们不可能去串门拜访。电话拜年为这种情况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平台。打个电话寒暄一下,发一个短信道声祝福,方便又省心,不受任何距离的限制,很轻松地就拾起了彼此间的感情。

温馨提示

电话拜年是锻炼孩子沟通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打电话给亲人拜年时,可以特别向亲戚引介,鼓励孩子说“我是XXX,祝您新年快乐!”“我和爸爸妈妈祝您新年好!”如果是比较熟悉的亲戚,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打电话问候。

现代的“走亲戚”

开个家庭新春PARTY。如果在同一个地方要走的亲戚超过三家以上,那不妨换个方式“走亲戚”。举办一场家庭新春PARTY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各家约定一个时间,定个居中的酒店,一起商量举办一场简单的家庭联欢会,依次表演节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能很轻松地完成吃饭、聊天、送祝福等一系列“走亲戚”事宜。

温馨提示

费用方面一定要商定好,避免由此出现矛盾,伤了亲戚间的感情,可由各家分摊,实行AA制。礼品方面,只需要准备长辈和小孩两方的,孝敬长辈的礼品;可以由小辈统一出资,给各家长辈买适合的营养滋补品,祝福孩子的,则可以随大人心意,或者根据孩子需要买些礼品。

组个亲情旅游团。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尝试一个全新的方式:几户人家组个亲情旅游团,在畅游大好河山的同时享受亲情的温暖。带孩子一起出门,不仅能享受亲子旅行带来的快乐,还能让孩子轻松了解地理、历史、建筑、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扩大视野。

温馨提示

在挑选旅游目的地时应考虑到老人和孩子,不宜去特别险峻的地方,可以选择去名胜古迹、科技文化馆、主题公园等。亲情旅游团一般成员较多,因此要充分安排好全家人的游、购、娱、住、吃、行。

网络拜年。现在网络很发达,微博、视频、社区、博客等新兴的传播手段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春节里,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联络亲情:制作视频或电子贺卡,帮孩子发一条微博,在博客中留一条祝福的话语,等等。这些形式非常新颖,孩子愿意参与,接收者也能真正感受到真挚的心意。

温馨提示

如果孩子对网络比较熟悉,可以让他参与制作贺卡、视频、写微博、博文等;如果孩子很少接触网络,家长则可用手机、相机等录下孩子的祝福、表演视频,通过网络传播出去。

辣妈出招,解决几个麻烦事

亲戚给的红包,该不该收?

收与不收,区别对待――春节给红包是个传统习俗,但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我觉得可以区别对待。可以收的情况:平时联系较多的至亲或朋友给孩子红包,真心希望孩子接受这份心意;一些同事或邻居通过给孩子红包以融洽大人之间的关系,礼尚往来。可以谢绝的情况:一些泛泛而交的朋友或者走动很少的远房亲戚,有时碍于情面给孩子红包,可主观上并不情愿,最好找个合适的理由谢绝。

(滋滋妈妈)

换个形式,大家都好――以前被收不收红包困扰多时,后来我们商量干脆大家都别送红包了。每年过年前,我们就分别与要走动的亲戚约定,过年红包互免。平常大家觉得有合适的礼物,要留心为对方购买。想不到,我们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小米妈妈)

无缘无故发脾气,怎么办?

沉默疗法,以静制动――3~6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萌发,有时为引起注意,会不分时间和场合乱发脾气。这时我们一定要理智,不要强行禁止孩子发脾气,也不要恐吓他,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和他静静地待上一会儿,让时间替他“疗伤治痛”。

(文文妈)

认识朋友,避免无聊――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农村过年,我们和亲戚话家常热火朝天,忽然儿子大哭不止。问原因,小家伙居然说我们都有玩的,就他没玩伴。经过这次教训,我再带他串门时,第一件事就是让他认识亲朋好友家的孩子,等他们可以一起玩后,再去办大人的事。

(上海璇妈)

打破亲戚家的东西,如何收场?

未雨绸缪,事先防范――孩子去做客时,一旦熟悉了环境,则喜欢窜来窜去,一不留神,恐怕就会“――”,打破亲戚家的东西。要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到达亲戚家后,就应该先留意是否有容易打碎的物品,如果有就请亲戚把东西收起,同时要告诫孩子不要莽撞乱跑。

(芸芸妈)

巧用吉言,化解尴尬――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人们都很忌讳出现 “破”“坏”“没”“光 ”等不吉利的字眼。如果孩子真的打破东西,也不要凶狠批评,毕竟打破东西也不是孩子的本意,可以及时用“碎碎平安”等传统讲法解围,然后向主人道歉,并给予赔偿。

(乐乐妈)

孩子观点

走的是亲戚,流动的是亲情

春节到,真热闹,

穿新衣,放鞭炮,

压岁钱,装口袋,

走亲访友饺子笑。

对孩子来说,走亲戚是一场愉快的节日活动,有漂亮的衣服穿,有爱吃的可口食物,有同龄伙伴一起玩,还有收不完的压岁钱和叔伯姑姨们满满当当的爱……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互相问候祝福,场面热闹而又温馨,孩子心情愉悦,更容易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而对家长来说,走亲戚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时机,能让孩子了解家庭关系、体验亲情的可贵,得到被尊重、被关注、被呵护、被认同的情感;是对孩子进行人际交往和礼仪教育的好机会,培养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所以说,走亲戚不仅仅是串门拜访,送礼问好,其间蕴含的亲情和关爱,除了让我们体验到情感的互通慰藉,更是一场家族文化、传统习俗的传承盛宴。我们常高喊着口号说要带孩子走出家门、了解社会,指着书本和电视机向孩子隔靴搔痒地描述外面的世界,却忽略了身边孩子能亲身参与、真切感受到的琐碎小事。也许,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就应该从认识自己的家人们开始,从学会与亲友沟通交往开始,从找到自己在家族中、社会中的位置开始,从这个春节热热闹闹的走亲戚开始……

上一篇:学习生了病,先要治自信 下一篇:暴力宝宝的潜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