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借此喻彼

时间:2022-08-10 08:58:30

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的难点。它往往以一篇童话、一则寓言故事、一首寓言诗、一幅讽刺漫画的形式出现。如2010年全国大纲卷的漫画“四只猫”,2009全国卷Ⅰ的“兔子学游泳”,2006年全国卷“乌鸦与老鹰”等。这类材料幽默、生动、看似浅显,却含蓄、深刻、具有感染力。所以要把握这种隐蔽性、暗示性,揭示材料的寓意;必须明确材料暗示的目标性、引导性,才能讲明材料的微言大义。

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从试题所给的材料来看,可分为三大类:

一、直线型寓言故事

所谓直线型寓言故事,就是只有一个叙述主体,按照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叙述。故事叙述完整或者戛然而止,含蓄委婉,意在言外;或者借故事中某一个人或物卒章显志,或者在故事结束之后出现评论句、观点句等,此类评论句或观点句可为一个方面,也可能是两个或多个方面,往往含有一定的情感倾向。

1.观点型――抓关键句

【2014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神的宠物鼠要求下凡,当一回普通的动物。 神说:“可以,但若想回来,必须战胜大象。” 老鼠来到凡间,发现自己又小又弱,战胜大象怎么可能。 老鼠后悔了,但它灵机一动:要是钻进大象的鼻子就能逼它认输。 一天,老鼠趁机钻进大象的鼻子,可大象打了一个喷嚏,喷出了老鼠。自此,大象恨极了老鼠,见老鼠就去踩。

这天,大象落入了猎人的巨网,无法逃脱。老鼠觉得天赐良机,准备报复。然而,老鼠看到大象可怜的样子,又不忍下嘴,反而用牙齿咬断了网的绳子,救出大象。此事之后,老鼠和大象竟成了朋友。 不久神来找老鼠,老鼠说:“我还没有战胜大象啊!” 神说:“你将对手变成了朋友,这不是完美的战胜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技法运用】

这则材料叙述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貌似复杂难懂,但看到最后神的一句话“你将对手变成了朋友,这不是完美的战胜吗?”可谓卒章显志,寓意便豁然开朗。最完美的战胜就是化敌为友,拥有爱心,拥有善念。

2.纯故事型――由果溯因

这类材料在审题时一定要抓住故事主体,用由果溯因法探究结果背后的原因,挖掘出准确的立意点。

【2014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朝柳宗元的《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其去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技法运用】

此寓言,就结果来说,是“坠地死”。在前面的叙述中交代原因,就原因来说有二:一是“……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其去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讽刺的贪得无厌;二是“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批评其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作风。此外,这个材料带有明显批评讽刺的情感倾向,所以不能褒其勇往直前、死而后已的行为与决心。

【2014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猴子在猎人遗弃的木屋里发现了一支老旧的猎枪。猴子知道这种能够喷火的玩意儿很厉害,凶猛的老虎、残忍的狼和力大无比的熊都怕它。于是猴子欣喜若狂地把枪扛在肩上。猴子觉得自己瞬间威风了许多,趾高气扬地在山林中绕了一圈,动物们见了它无不俯首称臣,这使它胆子更壮了,扛着枪闯进了一座城市。人们在喧闹的大街上发现了这只不可一世的猴子,由于它扛枪的样子十分滑稽,逗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猴子见人非但不怕它,而且还拿自己开心,特别恼火,便把枪口对准人群。也就在这时,猴子猛然想起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它不会开枪。猴子于是彻底地绝望了,垂头丧气地把枪扔在地上,仓皇逃离城市,回到了属于它的山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技法运用】

此寓言,就结果来说,是“猴子于是彻底地绝望了,垂头丧气地把枪扔在地上,仓皇逃离城市,回到了属于它的山林”。前文揭示分析原因,就原因来说,一个人在走运的时候,不要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连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都忘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头脑清醒,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否则会授人以笑柄。

二、对举型寓言故事

1.一元对举型寓言故事

所谓一元对举型寓言故事,就是只有一个叙述主体,材料可以分为明显的两部分,前后是对比关系,往往是正误是非的对比。

【2014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有两个仙人,常到山上的一棵大树旁下围棋。一只猴子长年累月躲在树上观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有一个人是它的对手。

这个国家的国王知道后,想: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战胜不了一只猴子。于是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战胜猴子的办法。此时,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他说,绝对有把握,但是,比赛桌上一定要放一盘水蜜桃。

比赛开始了,猴子与大臣执棋对弈,猴子总是盯着那盘鲜美诱人的水蜜桃,结果大臣赢得了比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技法运用】

此寓言主体为猴子,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猴子无人能敌,后一部分是猴子对弈失败。前一部分说明猴子技艺精湛,后一部分揭示猴子失败之因,对弈时眼睛总盯着水蜜桃,无法专心对弈。前后对比则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所在,启示我们 “做事要专心”或“要抵制诱惑”。

2.二元对举型寓言故事

所谓二元对举型寓言故事,就是指有两个叙述主体,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但是明显一对一错,褒扬一个,反对一个,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观点。

【2014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榆树的根,立在村头一角。它把对黄土地的依恋,给了早春的嫩绿,给了晚秋的金黄,给落在枝头的鸟,也给了树下酣睡的娃。年复一年,树成了村庄古老的旗帜,根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

展览室里的根,立在红地毯上。此时,它已被扒光了皮,烘干了最后一滴血,还被涂上了一层漆。它是被一种畸形的欲望,从土里挖出来摆在了这里,甚至连姿态都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它成为人们的,随之被抛进燃烧的炉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技法运用】

读完该材料,我们很容易发现该材料是二元对举型的,两个主体,一是老榆树的根,二是展览室里的根。老榆树的根依恋黄土地,最后成为旗帜、化石;展览室里的根立红地毯,被扒,被涂 ,被摆 ,被抛弃,实为人们的欲望所致。两个对象的关系是对举的:各有侧重,互相映衬。正面肯定榆根,展览室里的根反衬榆根。

从老榆树根的角度,可以赞颂它。立意为:汲取营养,展示希望;无私奉献,成就永恒;不屈从外力,要坚贞;扎根土壤,才有生命力;坚定操守,成就自我。

从展览室里的根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不被欲望役使,要接地气;不屈从外力,要坚贞;不做,要回归本真;不炫耀,要坚守人格尊严。

三、多角度型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一般对象比较少。我们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以及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明确写作角度。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同时也是我们写作的主要角度。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去解读材料来写作,这是考场作文中允许和提倡的。就是指一个材料,有多个叙述主体,从哪个角度立意都是可行的。

【2014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技法运用】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失误警示】

1.切忌生硬。对寓言的理解不能生硬。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朴,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不能以考证的眼光去纠缠故事情节。由于此类材料言近旨远,寓言材料作文审题,一定要考虑到寓言的主旨及寓意。所谓得鱼忘筌,顾理不顾事。

2.切忌割裂。不能割裂寓言。要把寓言视为一个整体,尤其对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更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3.切忌肤浅。寓言作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引申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寓言的本质意义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指导人怎样理解自然规律,从自然现象中获得人生的道理。比如人生哲学、美学方面的智慧;为人处世的原则方法;人应具备的道德情操;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等等。通常要用类比、比喻、象征等手法解读材料的本质意义。如果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寓意,就会造成跑题。

【2014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技法运用】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上一篇: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谈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