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2022-08-10 08:23:54

编者按:

截至2010年,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突破5万人,劳务收入4.9亿元,农民人均劳务增收2 682元。农民受益,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想农、亲农、帮农、助农的好政策,使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安康的道路。

五大连池市地处我省北部边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农民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成立组织,设立机构,抓出成效,并成为我省先进典范,成为引领新时代农民致富的楷模。

五大连池市的做法确实值得全省各县(市)学习和借鉴,在“十二五”发展的历程中,五大连池市农民劳动力转移将更加给力,更加加快全市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演绎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精彩华章。

黑龙江省北部边陲的五大连池市,多次被评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市”,2011年1月26日,五大连池市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代表县(市)做了题为《提升劳务服务水平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经验介绍。多年来,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为农、亲农、想农、帮农、惠农,使全市农民走上了富裕、幸福的道路,为农民致富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促推双流转,铺就致富路

五大连池市作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县,多年来,坚持以促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使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劳动力转移优质服务为手段,强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用工市场对接、返乡创业指导和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劳务产业大发展、快发展。2010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 占劳动力总数的69%,劳务收入4.9亿元,实现土地规模经营40万亩。目前,五大连池市已建立完善的劳动力转移“三级组织、四级网络”,共有专职农村劳动力转移干部50人,村级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员300人,外埠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站13个,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验实训基地5处,优质劳务输出基地56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22家,

人转是地转的前提,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一直把“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力促农村土地流转、加强转移人员管理、完善劳务优质服务、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加大农民就地转移力度、扩大农民境外劳务输出、提高农民职业培训档次、促推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扶持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作为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点,通过大力实施“农业特色绿色作物规模种植、区域特种畜牧品种养殖、高薪劳务项目稳定增收”的“农业三分战略”措施,努力做到教育培训、市场对接、劳务服务和创业指导的“四个到位”,健全完善农民转移组织领导、优质劳务服务保障、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的“三大体系”, 给力农村“双流转”,铺就农民致富路。

五大连池市竭力完善外埠输出服务,促进外出农民稳定就业。2003年以来,共派驻17名“劳务大使”重点开展劳务市场对接、信息反馈、农民维权等服务,稳定了3.2万名五大连池市农民外埠就业。目前,五大连池市驻北京、哈尔滨、厦门、杭州、天津、长春、大连、山东、沈阳、上海、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特洛依斯克市及日本三重县等农民工服务站,已经从单一接待服务型转变为综合劳务维权型,各服务站积极组织农村外出劳动力有序就业,使全市有组织输出率目前保持占外出务工人数的45%,并逐步形成了向外连接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和俄罗斯、日本等海外邻国企业的三大重点输出区域,向内覆盖五大连池区域内所有用工企业的市乡村三级劳转服务机构内外畅通的劳务信息网络。五大连池市驻北京农民工服务站站长郭永清,多次协助公安机关为五大连池籍农民工集中办理身份证并义务,为农民工节省路费近百万元。

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还依托市域经济圈建设,努力增加本地转移农民数量,紧紧围绕五大连池市“十二五”建设规划和重点基础项目、周边工业园区建设和旅游配套项目建设以及招商引资落地企业,大力发展市域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扶持民营经济,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创业,有效培育吸纳本地农民就业载体,不断增加市内转移数量。截至2011年3月末,五大连池市已有1.8万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占转移农民总数的36%。

五大连池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促进了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开始向农业大户集中,农业大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名、特、优、新、绿农产品,从而打破了原有农户土地分散、生产雷同、品种单一的局面,逐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逐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通过转移,既获得了土地租金又可以从事其他行业或外出务工,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收入逐渐增多。

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证明,在农村耕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减少依赖土地收入的农民数量,农业比较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促推农村“双流转”不仅缓和了人地矛盾,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还会有效提高市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早日实现黑龙江省建设现代大农业的既定目标。

谱写创业篇,和谐新家园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五大连池市返乡农民工逐渐增多,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抓住时机,多措并举,强化农民返乡创业服务,助推劳务产业提档升级,建设农村和谐新家园。截至目前,五大连池市创业农民达5 300人,创利税1 400万元。

五大连池市竭力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先后出台了《五大连池市农民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五大连池市农民创业贷款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 确定了“提高农民创业质量、加大特色项目落实、扩大地域产业规模”的工作重点,同时建立了分管领导重点抓、劳转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农民创业工作运行机制。2010年,五大连池市农村信用社为290名创业农民发放贷款1 200余万元,解决了农民创业贷款难的问题。目前,这批创业农民中已有55人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有26人实现产值超百万,有7个地标产品注册成功。

完善农民创业配套服务体系、启动农民创业跟踪服务工程,是五大连池市加大农民创业工作的重要举措。2009年组建 “五大连池市农民创业服务部”,配备4名专职人员,聘请17位涉农技术领域专家、农民创业指导教师,随时为创业农民答疑解惑。团结乡永生村30名返乡农民在创业服务部的帮助下,成立“五大连池市团结乡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规模种植油豆角,晒制干菜,亩收入达3 000元以上,实现了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造福家乡”的愿望。同时将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纳入三年跟踪服务体系,免费发放“五大连池市农民创业服务卡”,常年为他们创业提供启动资金、项目分析、市场考察、技术指导、法律维权等各项服务,并编制了《五大连池市农民创业项目手册》,认定了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在农民中树立了“创业是经济发展之基、农民就业之本、农村崛起之途、农业和谐之策”的理念,掀起了农民创业的高潮。

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注重培育、推介、表彰农民创业成功典型,积极营造扶持农民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创造条件给予农民创业成功典型一定的政治荣誉,增强他们带头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0年,开展了“五大连池市农民创业典型事迹巡回报告”活动,12名农民创业成功典型组团到各乡镇巡回宣讲,在农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五大连池市太平乡平安村农民王大成,2008年获得国务院“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2009年引资千万元返乡创业,当年实现利税127万元,同年当选五大连池市政协委员,2010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五大连池市农民创业标兵。

务实求发展,服务惠民生

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努力完善农民转移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竭力搞好农民转移前转移中转移后的优质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搭建惠民利民劳务平台。2006年创建黑河市首家农村劳动力转移专业网站;2007年建立健全了市乡村屯四级劳动力资源信息库;2008年斥资百万元新建市级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2009年组建覆盖全市各村屯的劳务信息员队伍;2010年新建7 000平方米的城乡劳动力服务大厦……务实求发展,服务惠民生成为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真实写照。

五大连池市根据国际国内劳动力市场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部署,确保每阶段都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在“三农”工作中不可替代的扶农助农作用。五大连池市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成立了劳务协会、劳务专业合作社、留守儿童之家等下设分支机构,同时逐步拓展劳务服务领域,完善志愿者帮扶、劳务110在线问答、国内外企业查询、农民法律维权、劳务“三卡”发放等数十项免费劳务服务项目,使每个外出内转农民和家庭都能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和家乡人民的关爱。2010年春节,五大连池市劳转办开通了农民工亲情视频网站,免费让1 650名留守儿童与外地务工父母通话,一幕幕母子连心的场面顿时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

为使外出农民能安心、务工会放心、发展有信心,五大连池市积极构建内外统一农民劳务维权网络,制定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企业协调员制度,明确部门责任,规范维权行为。五大连池市劳转办连续6年在春节前后开展农民工劳务维权大接访活动,迄今共受理劳务维权案件79件,解决跨省欠薪纠纷18起,为农民工追讨工资60多万元。在全市104个行政村设立了300名劳务信息员,主要负责传递市内外劳务信息、掌握农民培训就业意愿、反映农民维权诉求、监测双流转动态、发放居家手工订单、组织农民成立“志愿劳务扶助组”等。五大连池市政府为劳务信息员颁发聘书,每年发放工作补贴3万多元。

资源变资本,阳光育人才

五大连池市是典型的农业市,人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农民收入60%来自于种植业,全市有40%的富余劳动力,多数劳动力有60%~70%的富余劳动时间,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相对匮乏。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4 705元,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5 975元,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5 300元,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6 300元,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8 200元。通过仔细分析农民收入变化原因,主要是五大连池市确定劳务增收、强市富民的战略实施以来,农民务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劳务收入2007年占当年农民收入的48%,2008年占当年农民收入的4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直接导致五大连池市农民收入减少,农民收入下降12%,这进一步说明劳务收入已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另外,由于外出农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文化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和技术,随着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换代,对技术型工人的要求日益迫切,而进城农民很难满足和适应,导致农民就业门路相对较窄,被动返乡农民增多。针对全市75%以上农民有技能培训的愿望。五大连池市把提高农民工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全市农民开展转岗就业前的长短期技能培训和涉农培训。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力度,力争资源变资本,普照“阳光”育人才。

通过劳动力市场专业工种需求量调查,五大连池市确定2011年农民技能性培训专业为种植业服务人员、畜牧和渔业从业人员、兽医服务人员、农机服务人员、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及农业创业人员, 截至4月末, 以上专业合计有4 600人自愿报名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班。五大连池市对阳光工程农民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注重实效、严格执行阳光工程项目的监管五项制度、规范项目实施,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农民的涉农就业技能、推行全员定单培训,规范基地认定、严格按项目要求监管补助资金的使用,做好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工作,真正把“阳光工程”工作落到实处。

五大连池市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根据黑农劳联函[2010]3号文件精神,完成了全市各阳光工程技能性培训单位的培训资格认定和专业工种、培训人数的确定工作。目前,根据教学师资水平、培训设施、培训能力,确定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五大连池市党校、五大连池市农机培训学校、五大连池市劳务协会培训处、五大连池市昱成职业培训学校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其中市职教中心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基地是中心基地,其他培训学校为辅助基地。每年可培训农村劳动力4 000人,完全满足全市农民就业培训需求。

五大连池市阳光工程培训注重提高农民技能,依托产业带动就业,延伸服务力促农民就地就近转移。五大连池市劳转办经常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和推介,实现转移对象、培训机构、用工单位、创业项目四方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民转移成功率,采取校企联合、村企对接等多种方式开展特色培训,有效打造农民居家致富平台。五大连池市农产品的加工业比较不发达,特色农产品无法形成规模竞争力,在阳光工程涉农培训中,五大连池市着重拓展和培育农产品的特色加工及销售群体,大力扶持本土现有的食品加工企业与农业对接,形成产业链,共同发展,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为农民收入增长创造有利条件。目前,五大连池矿泉鸡蛋、矿泉鸭蛋、矿泉大米、山口高白鲑鱼等本土农产品已初具开发规模。五大连池市劳转办组织研发的“五大连池风光”系列绣品,打造出了“连池绣坊”、“火山风情”等手工品牌。截至目前,已培训特色技能农民2.3万人。

给力“十二五”,描绘新蓝图

随着国际国内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五大连池市启动了《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此次编制工作继续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科学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的重点发展领域,力求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有重大突破,引领农村劳务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贯穿全篇,一系列新突破和新亮点在五大连池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将给力“十二五”,描绘新蓝图。

回顾“十一五”,五大连池市的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五大连池市工业落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延伸乏力,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因而必须延长各条产业链,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2011年春节刚过,五大连池市劳转办展开了“进百村入万户”农村劳动力转移普查活动,内容涉及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等十六类情况,为十二五期间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准确依据,从而引领全市劳务经济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 2015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数量保持在6万人以上,占农村总人口40%以上,占劳动力总数70%以上;新增转移1万人,扶持创业农民1 000人,年实现劳务收入6亿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5%以上。

为实现《规划》目标,五大连池市加强与外埠劳务基地联系,巩固市外转移数量。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使全市有组织输出率保持占外出务工人数的60%以上。围绕五大连池市“十二五”小城镇建设规划和重点基础项目以及招商引资落地企业,积极开发本地就业岗位,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向产业化工人转变,大力发展市域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扶助农民返乡创业、自主创业,提高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容量。

《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又一重要内容,是不断加大劳务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全市劳动力资源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更新。逐步完善向外连接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和俄罗斯、日本等海外邻国企业的三大重点输出区域农民工服务站的职能,完善市乡村三级劳转信息机构的建设。

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借我东风好扬帆”。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五大连池市农民实际,大力开展针对性、深层次、多专业中高级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五大连池市劳转办、职教中心等部门和培训机构在深挖自身培训潜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各乡镇农民培训点开展培训,全市各涉农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实行“用工企业+培训机构+务工人员”的订单式培训和“创业服务部+职能部门+农民”的跟踪服务式培训,增强转移农民整体的竞争力。坚持开展“外出打工有技术,居家致富有项目”、“技能送到你的手,岗位送到家门口”、“劳务促增收,减灾保稳定”、“村企校劳务对接”等系列技能培训、订单上岗、扶持创业、跟踪服务的“一条龙”劳务优质服务,细化“订单培训―有组织转移―保障就业―扶持典型―鼓励创业”的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模式。坚持“创业外出培训,高级封闭培训,中级走读培训,初级流动培训”的农民培训方式,狠抓农民非农品牌技能培训、集中开办产业创业、畜牧养殖、特色种植、民间民俗工艺制作等各类涉农培训,努力使每名农民都有一技之长。

五大连池市是全国十大休闲城市之一,旅游市场日渐火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农民特色培训、增收致富的重要方面。在五大连池、山口湖等核心景区周边和国道沿线、南部土地平整的地带,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采摘、观光、休闲农业。同时,高起点地规划建设好农家乐,在充分挖掘五大连池市传统饮食文化特色的同时,在手工制作方面增加刺绣、石雕等民俗工艺,延长留客时间,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搭建劳转文化平台,打造工美艺术上品”展示活动,整体推进手工编织、刺绣、布艺、工艺制作等农村休闲产业项目免费培训,着力培养五大连池市农民原生态手工创作群体,积极研发具有五大连池地域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利用“火山风情”成功注册推介五大连池市的人力资源、农民文化,并经常举办工美艺术展、手工绣品大赛等活动,不仅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居家致富的平台,也为劳转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五大连池市旅游产业的形成奠定基础。

为实现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推进,《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充分发挥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大厅的便民功能,确保优质劳务服务上水平。“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完善劳务协会、农民劳务专业合作社等机构职能,继续做好志愿者劳务帮扶、法律维权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政策解读、竞岗择业指导、创业项目分析、留守儿童亲情视频等数十项免费劳务服务工作,同时将劳务服务网络延伸到村屯,在全市11个乡镇97个行政村设立300名劳务信息员,传递市内外劳务信息、掌握农民培训就业意愿、反映农民维权诉求、监测双流转动态、发放居家手工订单、组织农民成立“志愿劳务扶助组”等,定期召开村级“五大连池市城乡劳动力用工现场招聘会”。在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工作中,为全市留守老人、妇女、贫困人员找力所能及的居家工作增加收入。精心指导外埠农民工服务站向劳务合作经济组织形态转化。积极考察、回访、巩固外埠基地,力争“考察一方市场,巩固一处基地、发现一处商机”、“输出一批农民,回访一次基地,招引一个项目”,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及维权服务。

“十二五”期间,五大连池市将不断加大开展农民创业跟踪服务活动的力度。大力开展扶持农民创业大户、弘扬农民创业精神、加强农民创业服务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努力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推向新高度。进一步完善“农民创业服务部”职能,积极拓展农民本地创业增收渠道,努力构建“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多元组织、专业培训、就业有序、维权有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格局,实现五大连池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使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农民持续增收。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重在开辟未来。积累经验,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再创辉煌,是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编辑/李舶)

上一篇:突出重点 强力推进努力开创畜牧产业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农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