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刘石平.谢天成

时间:2022-08-10 07:12:05

二十―世纪最具价值的中国画大家杨晓阳

编语:

“中国画通鉴”专栏由《收藏界》与中国画通鉴网()合办,是本刊重点推出的精华栏目之一,由中国画通鉴网总编李恢弘先生任栏目学术主持。本栏目立足于学术性、鉴赏性和市场性高度统一的定位原则。以一刊一网同步传播的方式,来关注21世纪的中国画坛及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家,并系统探讨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与发展脉络。我们渴望为广大读者捧出一盘陶情悦性的案头珠玉,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提供一把中国画投资选择的案头标尺。

入选理由: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延续传统中国画精神,并在此脉络中对传统人物画笔墨语言和造型样式探索革新,构建了其影响深远的“大美术”“大写意“理论体系。其前期作品奔放、节制、凝重而飘逸,饱含着独特的东方意象与鲜活的时代气息;而近期特写,白描式的写意人物,则以其简约、高致的匠心挥洒出宣纸上荡气回肠的民俗古风,彰显出对本土文明的深度思索与强烈的人文关照。

杨晓阳,生于1958年12月。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3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同年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学院全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2009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三五人才”,第三届部级教学名师,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全国美展总评委、“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联全委。

杨晓阳的美术教育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模式的革新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强调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特色和地方及个人特色。其“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理论曾引起广泛关注,并直接影响和促进了西安美院的改革。其作品《高风图》《愚公家族》《黄河艄公》及《波斯迎亲》等曾引起主流美术圈的强烈反响。

杨晓阳谈“大写意”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大写意”与“小写意”不一样,“小写意”是一种技法,“大写意”是一种观照,是一种纵横观照,“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人合一”是一种宇宙观。这说明中国人看问题是全面的、纵横的、是古今一样的。所以“大写意”是一种精神、一种纵横观照、一种宇宙观,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它既然是精神的,那么必然与物质相对应,但并不是虚无缥缈,它是一种存在。“大写意”不是物质,是一种存在。反之,如果把“大写意”说成一种物质,说成一种实在,那它就成为一种画法。“大写意”相对物质世界是一种自然存在,不是客观而是一种思维、思想和状态的存在,是主观化的客观和存在,是精神不是物质。

“大写意”是一种观念

中国人对“意”是非常重视的。在绘画中的“写意”是通过“象”来表达的。“象”与西洋人讲得不一样,他们讲“形”,中国人讲“象”,但在中国“象”“形”都有。“大象无形”,“象”指的是“大象”。大象是无形的。而中国人的“象”是超越西洋人的“形”的。“形”是可看的,“象”是超越这个可看的自然,它最后造出来“形”。不是自然“形”,不是看到的“形”,而是加工过的“形”。这种“形”已经上升为一种“象”,叫“大象无形”。无形并非没有形,无形并非常形、无形无常形、无形无自然形。不是自然形、不是常形、不是经常看见的,但是是有形的,这种“形”就上升为一种“象”,它是中国特色的艺术造型观。“大象无形”是中国特点,观念是思想的结果、结晶,是一种哲学层次的形而上的一种看法。

“大写意”是一种方法

“大写意”作为一种方法,可称为观察方法,即“十观法”;操作方法,“五大技法”;造型方法,“造型四步”;用笔方法,“用笔四境”;用墨方法,“用墨四境”。

首先“十观法”即:1、以大观小法,比如离得很近,可以先画一个房子,透过房子里面有我们在这坐着,还可以再想象,站在很高的空中,来看原来的地方,可以把周围的环境、楼群等画上,其中有我们。2、以小观大法。与以大观小法相反。3、远观近取法。在很远的地方看一片风景,但对风景的某个局部画得很清楚。站在高山上,看到一间房子,这房子看上去占据很小空间,但这是重点,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细节描绘出来。4、近观远取。在近处看,画出来的是个大场面。5、仰观俯察。对于要描绘的对象并不是在一个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视,可以面面观。6、由表及里。观察一个事物不能看其表象,要通过其表象掌握人的心理、思想、性格。7、以动观静。要描绘一件事物,对方静止,他在其周围观察,到处观看。8、以静观动。看黄河长江,奔腾万里,人坐在岸边,看其流速、流势,看其早晨、黄昏,自然界的变化。9、以情动物。在观察、描绘一个人物时,不能仅照相,而是要对这个人有许多思考,对这个人要理解。10、目识心记。画一个人或物,并不是对着人或物画,而是已经记住了,不用看就如在眼前。

其次是操作方法,又称为“五大技法”(勾勒法、勾皴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第三是造型方法(写实、概括、意造、忘形)。

第四是用笔方法,其“用笔四境”为:执著――比如写字的人开始对字的结构不熟悉,描红,很认真一丝不苟,很执著;从容――天天描红,接下来的时候不照着写就很从容,甚至背过了,就更从容了,很轻松地把字写下来,这里经过很长时间;放纵――不照着画,随心所欲地画感到很放纵;忘情――物我两忘,画的时候只是想着纸上有啥样子,手就画成啥样子,手画的样子往往超过作者的想象,超过作者的感觉和经验,画完后连自己都没见过,这叫忘情。

第五是用墨方法,可概括为“用墨四境”:淡墨明丽――如月光明丽、轻松;中墨苍茫――如黑不黑、白不白的状态,很苍茫,重墨浑厚――像月光照在山的背光很重、很浑厚;焦墨沉绝――把墨研得最浓又隔了一天的墨,要比浓墨还重,焦得像油漆一样,很少有人用,这种墨一般不要透明,一定要死黑,焦黑一般人用不了,所以叫焦墨沉绝到顶。

“大写意”是一种过程

“大写意”是一种过程。简单地讲,大写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从发生发展再进行到高潮,一直到最后完成。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气候、心情等等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丰富效果,即兴性、偶然性、不可预见性是“大写意”不可缺少的特点和重要特色,这个过程很多人不重视、不知道。“大写意”是一种过程。首先,它是一个正常的生命过程;其次,它里面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它这个生命的过程并不像把一个种子埋在地里都能长出来似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画画都能有所成就。这个过程具备生命所有的成分,很短时间浓缩了作者所有的因素、所有的 修养、所有的偶然性,从而成就了“大写意”的这种过程。

点评刘石平

河南 任在录 刘鸿喜

2008、2009是刘石平老人整个人生发生沧桑巨变的两年,如今老人已九十岁高龄,正享受着生命中第二个春天的洗--礼。

我们由衷感激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与爱护,感激北京及全国新闻单位的宣传与推介,感激所有支持过我们的朋友的辛劳帮助与无私奉献。

亲友们聚在一起,回顾两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恍若隔世,临近年终,粗略地做了一下重要事情的盘点:

2008年有三件大事:一是刘石平先生应邀参加中国美院八十年校庆,二是在济源大会堂举办了“予光杯刘石平艺术作品展”。三是出版发行了大型画册《刘石平作品集》。

早在2007年,济源市委书记段喜中和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在多次探望刘石平之后曾明确指出:“刘石平老人是济源的财富,我们一定想方设法通过举办展览,出版画册,让老人的画走出济源,叫响全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的目标都实现了。

2008年4月,刘石平老人在我们的陪同下,专程赴杭州参加母校中国美院的八十年校庆,见到了相隔多年的苏天赐、张超人等老校友,老同学聚会使刘石平久久激动不已。

2008年10月,中共济源市委宣传部、济源市文联组织了“刘石平艺术研讨会”,时隔一周,在济源龙头企业“予光”的支持下,“予光杯刘石平艺术作品展”在济源大会堂举行,“济源书画院”同时成立,刘石平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济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军星,原文化部《美术观察》杂志社社长阎正,河南省书画院院长谢冰毅,原沁阳市常务副市长王锡柱等为展览剪彩和画院揭牌,刘石平艺术面向社会迈出了第一步。

2008年12月,由高玉涛、王锡柱为总策划,任在录、刘鸿喜为策划的大型画册《刘石平作品集――隐居半个多世纪的国画大家》经过无数个不眠的日日夜夜,在北京隆重出版发行,美术评论家阎正先生以慷慨激昂的文字倾尽全力书写了洋洋万言的大块文章《感动了上帝的人》,作为画集序言,全面详细地阐述了刘石平先生往事生平和现实生活,为整体推介刘石平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在此之前阎正先生已在《收藏界》杂志社刊发了《怕有渔郎来问津》并选取刘石平部分作品,配合文章同时推出,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受到新闻界和美术界的高度关注。

2009年对于刘石平先生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元月开头的第三天,刘石平老人在王锡柱、任在录和刘鸿喜的陪伴护送下,风尘仆仆从大山深处赶到北京,走进了令人向往的“CCTV梅地亚新闻中心”。由中国网、新华网、央视国际、《收藏快报》《中国政协》《鉴宝》《收藏界》《北京晚报》等十六家新闻媒体联合推选的“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刘石平先生与国家古建筑保护委员会主任罗哲文、著名大画家陈丹青、著名鉴定家马未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等十位重量级人物同列一榜,坐进了隆重会场第一排“十大人物”属于他的位置上。正如《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所描述:“于是,当90岁高龄,一生近乎隐姓埋名的画家刘石平先生出现在颁奖典礼现场时,他已经无声无息地完成了对整个活动的概括。毕竟经历过太多的故事,首次面对聚光灯,刘石平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应,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地端坐着,旧式的小方领外套配呢子帽,朴素中透着儒雅。‘我只是一个住在山村里的普普通通的画画的老人,喜欢画画,于是画画’,刘石平的获奖感言朴实无华,感人肺腑。”

正如阎正先生所说:刘石平是真正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一生的执着与追求,印证了此次评选的根本宗旨,即另一位获奖者陈丹青所吉“守护精神家园”的崇高意义。

2009年3月29日当此轩辕黄帝诞辰之日,“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刘石平先生画展”在河南省博物馆隆重庄严地举行,画展由河南省政协、河南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主办,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协、河南省政协书画院、济源市政协、中国《收藏界》杂志社共同承办,阎正先生应邀为画展撰写前言。宽敞明亮的大厅共展出刘石平先生各个时期各类画种作品180幅,充分显示了他中西兼具、功底深厚、画法全面的特点,正如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在致词中所讲:“在刘石平先生画展开幕之际,热切期盼全省美术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从刘石平先生身上得到启迪,受到教益,多出精品、多出力作、多出大家!”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罗豪才,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徐光春,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济源市市委书记段喜中等国家和省市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剪彩,河南省政协秘书长张秉文主持开幕式,随即国家及省市领导同志在刘石平、阎正陪同下参观了整个画展,在欢乐的观赏过程中领导们对刘石平的多种风格作品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也在百忙之中抽暇来到河南省博物馆,观看刘石平先生画展,并给予充分肯定。

刘石平先生代表作《南山悠悠》《夏夜纳凉》等分别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所收藏。

2009年4月2日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晚会现场直播,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叶盛兰演唱周瑜唱段,刘石平先生当场挥毫,在短短时间之内画出了赤壁之战,英姿飒爽的周瑜形象跃然纸上,叶盛兰唱完刘石平也画完了。刘石平和叶盛兰两位大师的精湛技艺赢得了全场的阵阵喝彩!随即刘石平向《梨园春》剧组赠送作品《红娘》,阎正先生现场点评:“关良画戏,重求神似,刘石平画戏,形神兼备。一段《西厢》情节,张生红娘,神情各异,惟妙惟肖,生动至极”。又一次引起全场共鸣。河南省省长郭庚茂等领导观看了演出。

在2009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和杂志报刊不断出现刘石平的名字,《北京晚报》《京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政协报》等都多有报道,北京《鉴藏》《红旗画报》《收藏界》、香港《名家》《中国匦家》、深圳《南国艺术》《江山美术》以及《河南日报》《济源日报》等都以大版面和整版转载《感动了上帝的人》《莫道人间不识君》《怕有渔郎来问津》等有关刘石平先生的文章及作品,正如文章中所说:“有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全力举荐,有广大拥戴者的众星捧月般的摇旗呐喊,刘石平先生苦尽甘来,必将为自己奏出最华丽的篇章,刘石平这一生也不枉此行了”。

盘点到最后,我们还要提一提刘石平老人的生活近况。为了使老人过得安闲顺心、舒适方便,去年市委市政府就专为老人修通了去往山里的路,广播电视水电各项一律顺畅,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拨出专项资金在玉皇岭山上为刘石平老人建造四间两层小楼,十月份开始打地基,到过年的时候,刘石平与宗福元两位老人的“二翁草堂”就将变成“二翁别墅”,那时老人的生活创作就会更加幸福美满。

还是阎正先生文章中说的好:“英雄暮年,走进深山,不被人知,不被人晓,如不是几位热心领导和朋友发现,如不是济源市委市政府极力关怀抢救,刘石平这个人和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作品就彻底湮没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山之中了……”。

刘石平老人有福,我们代他在这里鞠躬致谢了!

收藏大画家

高玉涛

年关将近,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百事缠身忙的不可开交,今年依然。可就在此时,两位很有身份的朋友却忙中“添乱”,同时向我推荐一位旅美画家,并且郑重指出:“这是位杰出的艺术精英,你们《收藏界》如果不给予高度关注,还算主流媒体吗?”嘿,好大的阵势,至于吗?不过,我一看画家照片,顿时来了兴致,脱口问到“陈逸飞!”不对,万众瞩目的天才油画家陈先生已过世了。“余秋雨?”更不是,余先生乃家喻户晓的著名学者,但这三位也太像了,那么他是谁呢?

从《清静图》说起

坦率地讲,我一向对画家职务、名气及拍卖纪录不屑一顾,什么主席、会长、院长、馆长,与艺术、与作品有何关系?只有那些听画买画的人,不懂艺术欣赏的人尤其是画商、投机商才看重这些虚的、表面的、蒙人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应该从作品的立意、技法、风格及绘画语境等进行判断赏析。比如这幅《清静图》,如此壮观的万水千山却被画家轻松地泼写在课桌大小的一张宣纸上,单一的墨色被渲染的丰富多彩、力透纸背,站在画作面前,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令人心旷神怡,引发无限遐思,甚至想立即跃人大江中心乘风搏浪一番。真的,就自己而言,看了《清静图》,心却不能平静。画家的艺术感染力与高雅格调可见一斑。再现《石破天惊》,大佛再现,巨石让座,那种肃穆、厚重、庄严反而给人一种清静、安全的感受。依然是单一的泼墨,但很有层次感,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扑面而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定力通过作品释放出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其精神境界超凡脱俗,升华到一个相当高度。《漓峰晴岚图》是作者20年前的代表作,此时正是其跟随在刘海粟大师身边的时候,这种大视野、大布局、大构图、大写意、大泼墨将漓峰表现地淋漓尽致、气象万千。

画如其人,他就是国画大家谢天成,刘海栗大师的得意弟子,著名旅美画家,美国多所艺术院校客座教授,他的“中国绘画六法论”受到了海内外艺术界众多人士的称道与敬重。

30万元得罪藏家

对艺术的热爱与探索。是谢天成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追求。两年前,一位喜欢国画的藏家经人介绍慕名前来想收藏谢天成几幅画,经朋友引荐带着准备好的30万元现金登门拜访谢天成,当他看到《松月罗汉》作品时,喜欢的不禁叫好,于是提出其他几幅画以后再买,这幅《松月罗汉》他愿出30万元收藏,谁料竟被谢天成婉拒了,他说此幅作品不愿意出售的原因主要是还想研究、感悟,还想不断摸索和升华自己的精神,所以不是钱的问题。藏家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异常恼火。介绍人尤其感到不可理喻,自言自语说“跟钱有意见的人我还第一次遇到”,同时觉得太不给朋友面子了,但心中对谢天成如此境界充满敬意。

纯粹的艺术家往往就是这样,视作品为生命,至于钱财乃身外之物,这也是出好作品的保证。人品比作品重要得多,我以为收藏谢天成的画作等于交了一位良师益友,在欣赏其艺术的同时,既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又能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何乐而不为。

世界政要青睐

谢天成的作品早已被世界艺术品拍卖巨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选中,并以3万美金的底价拍卖。他虽然久居国外,但近两年仍有不少作品在上海、浙江、北京等拍卖会上频频亮相,大都以每平尺上万元的高价成交,并且呈上升趋势,具有升值的潜力与收藏价值。

特别是近两年来,海内外一些艺术机构不断为谢天成举办各类高规格个人画展,陆续出版画集和著作,作品被众多国家元首收藏,在他的拥趸里不乏一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其中有法国总理希拉克;日本前首相曾根康弘、宫泽喜一、桥本龙太郎;泰国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挪威国王哈拉尔;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新加坡国会议长陈树群;澳大利亚外长埃文;美国四任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1997年应美国夏威夷州州长葛诺达邀请访问夏威夷州,州政府收藏其作品。并约请谢天成作画以州长名义赠给将访问夏威夷的主席。1998年7月在纽约荷区名画廊举办现代派绘画展,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其作品。

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谢天成的作品受到了世界首脑们广泛的认可,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其中有一个小故事颇具代表性,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生前收藏了谢天成的一幅画作并十分珍爱,在他去世前嘱咐家人将这幅画捐献给日本国家博物馆,桥本的理念是“国宝应由国家收藏”。

艺术评论权威认可

刘海粟在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谢天成的作品时,曾有这样一段表述:“天成的山水画作品,从笔墨所引来的趣味看,不追求表面的光滑圆满,而着力于突出蓬勃向上的壮伟气势。如写珠峰侧象,有时用墨泼成一团火焰,泼写兼施,非常大胆,但也恰到火候,无造作硬凑的感觉。写流云雾飞,有用空白,有用淡墨。浓淡干湿,酣畅淋漓,色感异常鲜明强烈。他很有天赋,泼墨不易掌握,他却能大胆泼写。”

陈绶祥先生对于谢天成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我欣赏的是那种敢于打破各种桎梏的全面探索,那种‘大器晚成’的自觉及自信,我更佩服的是那种勇于自我否定的‘折腾’精神与坚韧不拔的努力。实际上,在这种做法的后面,已孕育着一种厚积薄发的必然。也许谢天成早已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

老一辈画家们也曾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谢天成的特点,王个穆先生曾评曰:“气势很旺,大有可为”,白雪石先生也曾为他题有“泼墨淋漓写大干”之句。正是这种追求,使谢天成的画作在变化中趋于统一,于探索中见恢宏。

作者手记:我作这篇文章,很浅显地讲了―下对于谢天成的认识,只为了抛砖引玉,能够对于这位画家及其作品带来一个广泛的探讨,从而有更深的认识。从本期起,会陆续有名家大师来品评、解读谢天成和他的艺术世界,敬请期待。

上一篇:西泠印社·宗兴瀚博·际华春秋·山西晋通·海南泰... 下一篇:云南青花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