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尾

时间:2022-08-10 06:25:02

“巧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尾

一节好课好比一场精彩的交响乐,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回味无穷的“尾声”。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教学结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

1.强化认知,概括全课

这是目前数学课最常用的结课方式,它是指用精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例如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段: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了许多收获,例如学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咱们先说说收获了哪些知识?

生1:统计可以一眼就让我们看清楚谁多谁少。

……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小!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生1:统计时要先把东西分一分。

师:对,也就是了解信息!还有其他方法吗?

……

师:了解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统计的一个过程,而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比一比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统计的好方法,它们能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以后我们还要用到。

以上教学中,老师用“咱们先说说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新知的掌握;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2.拓展深化,延伸知识

这种结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以致用。例如《面积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

生2:……

生3:还有数格子的方法。

师: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男生看的时候,女生不能看;女生看的时候,男生不能看。现在开始,女生先看(出示一个长方形的硬纸板正面),这个图形有多少格?(男生全部闭眼)

女生齐答:6格。

同样女生闭眼,男生看(老师出示同一个长方形硬纸板的反面)。男生齐答:24格。

师(把长方形硬纸板正反交替慢慢翻转):

请男生和女生同时看,现在请大家想想,谁看到的图形大?

生齐答:一样大。

师:那么,为什么用数格子的方法不能比较大小呢?到底哪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下次继续学习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虽然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还在沉思,有的小声议论着……)

学生可能认为新学的“数格子”方法对比较面积大小很管用,但是这种“数格子”多少比较的方法还不是最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际游戏让学生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即为什么同样面积的纸板却可以用不同的格子数来表示。而老师说“什么是比较面积大小最科学的方法呢?我们下次继续学习”,

让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而从激发了学生的寻求、探究“面积单位”的欲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埋下伏笔。

3.美不胜收,欣赏全课

这种结课方式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例如《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师:7是一个很奇特的数,古代很多问题与7有关。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播放《枫桥夜泊》)你能用一句口诀算出这首诗共有多少字吗?

生:四七二十八。

师:对,每句七个字,这样的诗,又称七言诗。

(屏幕出示由五副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剑”故事图)

师:小朋友继续看,这是用七巧板拼成的故事图,这5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块?

生:五七三十五。

……

师: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屏幕上随机采用对话、图文等形式出示一些问题)

这节课的结尾设计从内容上涉及了自然、音乐、社会生活、数学、人文等多个方面,都是来自学生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方方面面,学生对之是愿意亲近的。丰富的内容,把枯燥的口诀记忆变为有趣的认知记忆。

课堂教学之所以是一种艺术,原因就在于平常之处的不平常!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注重课堂结尾的设计,就能够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结尾方法,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真正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关里中心小学

上一篇: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下一篇:教师与家长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