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发动机维修教学中的项目设计与教学实践

时间:2022-08-10 03:10:10

浅述发动机维修教学中的项目设计与教学实践

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开启,对于维修教学的冲击比较大,尤其在中职教学中,要教出具有独立分析能力、具备电子电工和机械维修操作能力相结合的双重技能,延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合适。当前汽修教学已经进入项目领域,在车系细分和系统细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研究,根据锦堂高级职业中学的教学实际,本校汽修教学团队已逐渐建设出一套针对常见车型的维修教学办法,我们称之为汽修模块化教学。主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死记硬背以及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状,也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深入和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践性的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式教学的典型举例

1.发动机构造实训室的设计

在实施发动机构造教学项目时,需要设定一个教学环境即发动机拆装与原理实训室。对于这个实训室的设计,一般要求每8个学生一台设备、一辆工具车,满足40名学生实操需要就需要5台用于拆装的发动机,并三种机型一共是15个发动机台架。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后,在现场还布置一个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能及时查看自己的工艺,并配备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实操教师,控制教学流程的顺畅和学生操作的安全。

2.教学过程以项目形式实施

在锦堂高级职业中学的发动机构造课程中,根据发动机的各个系统逐个进行模块实操,例如曲柄连杆机构的讲解我们采用了三种机型的拆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只拿到一份拆装示意图,而不是一段文字,教师通过演示把拆装要点进行讲解和分析,然后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让学生记录整个拆装过程的工艺。在这次课当中,学生初步感受到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组合形式,同时也留下大量的疑问和困惑。而这只是发动机结构的开始,接下来的课程是图示与文字还原。因为第一次的拆装学生可能存在认知的盲目,结合学生操作,理出一份工艺接近的图示文字稿,教给学生具体的参数名称,把困惑中的基本问题解决掉。让学生的成就感引领后期的原理诉求。因为学生进过两个过程,已逐渐认可了自己接触的实物,再加以传动的原理和结构原理的描述,帮助学生及时充分地消化感性认知转化成理性的认知。后续课程就是另外一种机型的拆装、讲解、原理分析,进过三种机型的实践,让学生对发动机的机构原理建立深层级的知识结构。

二、自然教学法依托项目的实施

为了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实施,锦堂高级职业中学着重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课堂实施、教学评价、教材使用等方面做了探索,探索的基本原则是教学的和谐即自然教学法。

1.发动机教学情景的设计

从教学原理上来讲“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自然环境或具体社会环境”。人文情境是感性的、具体的、情感化的,强调想象与迁移,审美与思辨。科学情境则是理性的。抽象的、简化的、实在的,强调的是理智与逻辑。所谓教学和谐,主要是指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项目周围,不断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不断更新教学的情景,在小范围的改变中启发学生不断寻找知识的解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强调过程的完整性、知识的联系、学生情绪的控制等方面,减少了内容的过分强调,让学生认为学习不过是平常的实验或是游戏,学情更加理想化。

通过项目的设定和实践,使教育教学情境突出体现和谐自然的特征,启发学生深入某个项目,自主式进行探究和学习,克服了以往教学中的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以及整体性,单纯地把知识作为教学核心。

如何设立教学情景,我们的做法是根据不同项目需要,设立不同的实训室。比如前面提到的发动机实训,主要解决三类项目的需要,第一类项目是简单的拆装和原理的学习,主要包括欧美系发动机、日韩系发动机、国产系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第二类项目是根据原有的发动机系统,分成曲柄连杆系、配气系、缸体系、系、冷却系、等分项目。第三类项目是发动机各个系统的调试,例如正时调整、汽油燃油系调整、柴油燃油系调整。这个项目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期学习不同的项目。随着项目进一步深化,再对发动机实训室进行分割和整合,如将国产系机型独立分割,设计成独立的国产发动机实训室,进一步对项目进行细化,以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法的改革,是目前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关键。教师与学生处于教育教学环境这一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中,扮演着各不相同的角色,往往为实现同一个教育目标,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地进行着角色的变换与交替,也就时时处于主体地位。以往的课堂采用讲述法、演示法,在教学中运用时需要学生不断理解知识和不断更新参数,让学生学得很累。对话所蕴含的却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这是因为处在对话状态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沟通的、交往的,是富于建构、生成价值的。考虑到图文的简洁明了和学生的直观吸引,我们的老师尽可能在教学中强化使用多媒体,强调使用校本教材,甚至把教师的备课本作为学生的教材。直接地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把容易搞混的概念独立出来,把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用实际结构替代掉,把参数作为一种操作的依据,改变了枯燥教乏味地学。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体现了差异生成性的教学原则。

3.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实施

考量教学的成效,我们一般是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而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真正的知识掌握是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所以在教学中直接引入实践考核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每一个项目结束以前,每个学生要进行一次实操的考察,通过考察能够再一次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认识,尤其是填写工艺和参数对照,更能加深原理的掌握。因为,个性更容易在开放和平衡的环境中得到体现,但是自主发展并非随心所欲、一意孤行,它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前提是受一定的规范环境的约束,即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和疏导,受到来自于同学、教材的良好影响,接受评价和监督,从而保证自主发展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

4.教材的选用和使用

引用教材是常规的做法,而我们需要根据实训设备自主建立新的教材,只有教材合适,学生才能学得顺利。原来的教材属于广泛性教材,阐述了常规的理论体系,并不适合每个实训室的实际需要,当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以后,教师重点在于对教材的整理和改进。教师理解教材并不是找出教材背后的原有之意,而是结合自身的阅历、经验与能力,对教材进行高屋建领的超越与重新建构,使教材内化为教师授课行为的一部分。改进分成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在常规教材中查找适用的内容作为学校教材的基础,主要是引入其规范性和学科的严谨性。第二是查找本校设备的重要参数和设计特点,将设备的解读内容填充完整。第三是整合,在学生授课过程的特点中分析我们教授的规律,把前期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筛选、组合,成为课程资料分发给学生。制订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材的潜能,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一体化。简单而又实用的教材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动机进行选择,接受教师的引导、评价。

三、加强汽修教学中项目化

通过几年的实践,锦堂高级职业中学的项目教学已经在整个汽修教学中展开,从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发动机电路、整车电路、制动及ABS系统等基本项目发展到各个系统的调试项目、整车调试项目、先进辅助系统等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项目树。保证学生完整学习汽车各大系统以后还能灵活地选择其他特色系统,每个项目做到学则全面、学则系统、学则掌握。对提升学习的有效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细化教学项目,强化项目的准确性、推进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将成为今后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科学定位 优化升级 以产业带动高效生态园区建... 下一篇:试论当前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存在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