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敏克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126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0 02:06:09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毒敏克;扑尔敏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50-01 中图分类号:R 758.2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56

笔者于2008年10月~2010年4月,用毒敏克胶囊(贵州汛德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治疗慢性荨麻疹126例,疗效肯定,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89例,均为风团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周[1]。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26例,男68例,女58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20.6岁;病程6周至10年,平均病程24.2个月对照组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12~56岁,平均年龄19.18岁;病程6周至12年,平均病程26.34个月。

2.排除标准 ①2周内使用皮质激素;②2周内使用抗组胺等变态反应类药物;③有严重心脏、肝、肾功能等异常者;④对毒敏克胶囊中的成分过敏者。

3.方法 治疗组:≥15岁者,给予口服毒敏克胶囊,1粒/次,3次/日,连服10天,<15岁者给予口服毒敏克胶囊,半粒/次,3次/日,连服10天;对照组:≥15岁者给予口服扑尔敏控释胶囊,1粒/次,3次/日,连服10天,<15岁者给予口服扑尔敏控释胶囊,半粒/次,3次/日,连服10天。10天后停药观察疗效,停药1周后再随访复诊1次。

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全消,总分为0分;显效:症状体征好转>60%,平均评分降>1.5分;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达25%~60%,平均评分降0.5~1.5分;无效:症状、体征好转<25%或加重,平均评分降<0.5分或增加。痊愈+显效合计为总有效。评分标准[2]见表1。

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痊愈46例,显效6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4.92%,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1.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2.副作用 治疗组126例中,5例(3.97%)诉小便微黄,8例(6.35%)诉轻微胃部不适,2例(1.59%)轻度嗜睡、乏力,1例(0.79%)服用2天后因重度嗜睡乏力拒绝治疗(已归入无效组中)。

3.复发率 停药后1周随访,治疗组中33例(26.19%)复发,对照组中有21例(33.33%)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

讨论

慢性荨麻疹在皮肤科诊疗工作中很常见,发病率高,很多患者难以找到病因,药物脱敏治疗为最常用的方法,许多药物有嗜睡、心脏毒性、肝肾毒性等副作用。我科采用的毒敏克胶囊为一种复方制剂,其组成成份为: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H、烟酰胺、泛酸钙、甘草皂甙等。马来酸氯苯那敏系第一代抗组胺药,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能阻断组胺与变态反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但并不影响组胺的代谢,也不阻止体内组胺的释放[3]。甘草皂甙为中草药甘草的提取物,有抗炎、抗过敏、调整免疫作用。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H、烟酰胺、泛酸钙等对过敏有辅助治疗作用。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本品具有很强的抗组胺、抗过敏作用,几乎没有嗜睡等明显副作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仅发现2例轻度嗜睡,5例小便微黄,8例轻度胃部不适,1例轻度口唇紫绀,并未影响继续治疗。不论从治疗效果还是从副作用上评价,笔者认为毒敏克胶囊都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好的药物,而且性价也比较高。但由于随访时间较短,尚无法了解治疗后中长期的复况,有待于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倪容之.现代皮肤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92.

[2]伍建华,韩春雷,伍明伦,等.80例慢性荨麻疹变应原皮试与脱敏治疗的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6):360.

[3]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35.

作者简介:牛红梅(1970-),女,江苏省淮安市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头孢拉定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53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选择性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处理巨大肝海绵状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