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变盛衰”浅析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08-10 02:00:29

从“正变盛衰”浅析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摘 要:叶燮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位具有卓越贡献的人。他在其《原诗》中建立了一个以“理事情气”“才胆识力”和“正变盛衰”为中心的比较严密的美学体系。他的“变而不失其正”为当代艺术赋予了意义。在当今全球化格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我们逐渐地忽视,模仿和复制的艺术作品屡见不鲜,这时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将全面分析叶燮“正变盛衰”思想,并结合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现有问题,论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要创作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才能长久发展。

关键词:叶燮;原诗;“正变盛衰”;数字媒体艺术;传统文化

1 叶燮的“正变盛衰”思想

《原诗》是清代诗论家叶燮的主要著作,分为内、外两篇,每篇里又分为上、下两卷,总共是4卷。内篇是诗歌原理,叶燮在其中系统地构建了他的诗学理论;外篇是对历代诗学、诗歌的美恶评价,表达了强烈的批判精神。正如沈珩所说:“内篇标宗旨也,外篇肆博辩也。”

叶燮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在不断地更新,是进步变化的。

例如,盖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运气数,递变迁以相U。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则后此榉缪胖流者,其不能伸正而x变也明矣。(《原诗・内篇》)

叶燮认为,“变”是诗歌的发展规律,以回到源头,回到汉儒“风雅正变”的学说,承认正变起源与汉儒,但又肯定了“变”是必然的、合理的,也是有利的。

例如,且夫风雅之有正有变,其正变S乎时,谓政治、风俗之由得而失、由隆而污。此以时言诗,时有变而诗因之。时变而失正,诗变而仍不失其正,故有盛无衰,诗之源也……故有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之互槭⑺ィ惟变以救正之衰,故递衰递盛,诗之流也。(《原诗・内篇》)

叶燮的这种“盛衰循环”论,突破了直线递降的诗歌运动,变的起始点就是新一轮盛衰的起点。同时,叶燮说,“物之踵事增华,以渐而进,以至于极”,“乾坤一日不息,则人之智慧心思必无尽与穷之日”。主张文学上的进化,鼓励人们突破传统封建法规的束缚,主张“变”和“创”,虽然他反对复古主义和教条主义,但并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2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早期的工业化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艺术和科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边缘化,数字化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文化、社会和娱乐等各个方面。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巾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数字媒体艺术就是艺术与科学相统一的最好例子。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至今,我国跻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并没有经历像英国那样的工业革命,西方的先进技术大量涌入,而是直接进入到了非物质的信息化时代。我们无法在短期内适应这种数字化的浪潮,开始出现盲目的模仿、借鉴,而忽略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虽然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前景良好,但要成为数字媒体艺术强国,我们还有些问题需要重视。

第一,传统文化底蕴薄弱。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5000年的文化历史不仅具有历史的内涵,更有着文化的积淀。我们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基因是深入骨髓的,但现在却出现了断代的现象,各种新的思潮对中国传统艺术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人们离传统文化艺术越来越远。

我们有那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却盲目地走着西方化的道路。然而,国外的艺术家却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例如,动画片《花木兰》是1998年迪斯尼公司制作的,是根据中国古诗《木兰辞》所描述的故事创作的;我们所喜爱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片,它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当我们在看到中国的传统元素被国外积极“利用”时,我们正在做什么?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对西方的盲目模仿,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解析不足,使我国不少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缺乏中国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第二,缺乏创新。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多而不精,到达国际前沿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优秀的创意作品大多都是国外的,我们想象不到国外的能运用到设计中去,我们想到的是他们也有更新的表现形式,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缺乏创新。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艺术学科,所以需要更多的创新能力和具有创新头脑的人才,这样才能满足当下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大批量的复制,作品的相似正是缺乏创新的表现。

3 “正变盛衰”对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启示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根之所在,是艺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正如许江总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属于毫不犹豫地开‘灯’的一代,但你们缺少的是对那活生生的、跳跃不定的‘烛光之光’的体验,以及‘灯光’对‘烛光’的、光对光的自我颠覆的心理准备。”[1]把“灯光”比作数字媒体艺术,把“烛光”比作中国传统艺术,“灯光”对“烛光”的颠覆是必然的。但是,不能因为有了“灯光”这种强光的照耀,使“烛光”消失不见。

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充分地学习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才能更有“中国特色”。外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我们的“拿来主义”,但这并不是完全的拒绝外来文化,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将会导致我们停滞不前。在我们现在的数字媒体时代下,应该依托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去粗取精,这样才能又继承,又发展。

叶燮提出,“不能不由正而变”,其认为,诗变的必然性与主体的“创”是相呼应的,肯定了诗歌的“变”是必然的,是理,是势。他虽然只是把正变思想用于揭示文学上的正变规律性,肯定其是变化发展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正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阐释的空间,把正变思想和当今的数字媒体艺术结合起来。“变”的中心就是“创”,任何时期、任何时代都是有生命力的,生命力就是内容,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就要求我们“变”“创”,这样才能更符合当下的时代特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就更离不开“变”和“创”,这样才能在数字媒体时代进行嫁接,创造出更好的东西。

在全球化的形式下,在技术相通的情况下,在创作者掌握各项技术的前提下,创新力就成了制胜的法宝。这时,我们就更应该提倡原创能力,反对复制,寻找一种适合我国情况的新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形式。今天,以数字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正在快速发展着,数字媒体设计人才被迫切的需要着,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创意人才的建设。高校的教育模式就需要突破,以艺术为主的学院注重设计与思维的培养,对科学性的技能性培养不够,但以工科为背景的则恰恰相反。当下数字媒体时代,艺工融合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为发展成中国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江,吴美纯.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文化[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7.

[2] 叶燮(清).原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上一篇:现代青花山水的特点及展望 下一篇:两性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