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10 12:23:44

试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也为老师的新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改革,大胆进行音乐教学的创新教学,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音乐课堂 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着不正确的教学思想,比如,有的教师很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但忽略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教育,表现在对音乐识谱的教育过多,或者欣赏方面的内容过多,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当然,也有教师过于偏重于教唱,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在几年中,学生只是学会了几首歌,却没有理论知识的获得,以后还是不会音乐的创作欣赏等,这样的教学模式都不能满足现代的艺术的需要,思想较为落后,不利于学生审美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结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也有了新的改革指示,笔者对新课改积极响应,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在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一、教师与学生做好自己的角色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人,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而在这种角色定位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很多的信息不能正常的沟通。比如说,在音乐教育中,有很多的音乐专业名词或者术语,这些教师能懂,但是对于音乐知识不多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听不懂,如果教师与学生没有沟通,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这些问题有了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在教学方法上有正确的认识,认为音乐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知识大量的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是不是能听得懂,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初中音乐教学的:初中音乐课堂的知识传授要做到系统、正规,给学生专业的音乐教育,不仅学习音乐知识,还要给学生以作品中愉悦与快乐的感受教育,从而情操得到陶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要做到这些,我们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课堂角色,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围绕学生而展开。

为了使新课标的理念得到落实,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与主体地位,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比如,在《走进新时代》的学习时,我把新课标的时代背景研究透彻,把思考融入教学中,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探讨,我再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尊重他们的发言,肯定他们的成绩。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在主观上,他们能深入学习,从而课堂了表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氛;通过讨论研究,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歌颂的感情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掌握知识,这样他们就有了兴趣进行这首歌曲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积极的参与讨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

二、改革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它能促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专注性,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让学生对音乐有学习的欲望,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要引导或者帮助解决,这种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新理念,笔者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1.借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

多媒体引入音乐课堂可以代替老师做到老师无法做到的工作,让知识点更加明确,目标更为清晰,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为方便,这种教学方式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老师,要做到教学的时代性,适应学生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灵活起来进行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十八相送》一课上,我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来辅助我的教学,先让学生看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视频。音乐教学传统的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而这次,都却先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看一段视频,学生无疑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课的一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在观看视频短片的同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充分地了解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主人公的内心的矛盾和想法,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对音乐的背景有了了解,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加深,对音乐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再如,在《亚洲之声》一课的内容学习时,我运用多媒体音频配上我们各个地方的风景图片,做到了图文并茂,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了刺激,他们在音乐学习的同时,还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给学生鼓励,让他们受到鼓舞,这样,他才会把学习的信心对立起来,才会主动学习。肯定和鼓励是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充分掌握鼓励的技巧,特别是在语言上加强修炼,在课堂上时时把自己的信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内在动机,让课堂充满一种“学习味”。初中是学生的一个叛逆期,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直白或者过于严肃,可能会触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对学习极不为利。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对他们进行晓之以情的教育。比如,“唱得真好”“大家热情极高”等这些语言带有一定的激励性,学生喜欢听,听了更会表现自己。学生能从老师的语言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进而喜欢老师、喜欢音乐。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新课程大潮下,教师要及时更新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认真研读教材,把自己的新想法新教法在音乐课堂上贯彻执行。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音乐素质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兰丁.中小学音乐教学论之(二)――对中小学音乐综合课“综合”部分的思考 [J] .黄河之声,2013,(20).

[2] 孟卫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 [J] .大众文艺,2013,(23).

[3] 吴扬.让多媒体教学走进音乐课堂 [J] .现代交际,2013,(11).

[4] 陈丽华.中学音乐教学初探 [J] .学周刊,2013,(35).

[5] 吴佳卉.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J] .学周刊,2014,(01).

上一篇:在揣摩标题中破解课文内核密码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