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支架在连续大比例调采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0 10:17:52

加减支架在连续大比例调采中的应用

摘要:综采工作面在工作面设计时,由于受冲击层、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运料巷掘进时不可避免的出现连续拐弯,回采时连续大比例调采机尾,加减支架彻底解决了工作面不等长带来的带普采安全技术不利因素。

关键词:加减支架 调采

中图分类号:TD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089-01

综采工作面在工作面设计时,由于受冲击层、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运料巷掘进时不可避免的出现连续拐弯,回采时连续大比例调采机尾,加减支架彻底解决了工作面不等长带来的带普采安全技术不利因素。

1 显德汪矿1221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倾斜上方为薄煤带,以及原孟石岗一矿边界和1222工作面采空区,西部为薄煤带及1121、1123工作面采空区,下方尚未布置工作面,东至新二采东翼运输上山。工作面外段要连续调采机尾。

2 施工工艺

工作面机头推到第一次调采位置时,工作面98个支架,通过计算机尾调采至拐点时,工作面长度为157.4m(104.9个支架),需最多加支架7个。通过计算工作面机尾调采9m后工作面开始变长,每推进6.7m需加一个支架。工作面推进至离调采50m时,按计算提前每隔6.7m在运料巷上帮就位7个支架,准备好7块溜槽,工作面对接使用。

工作面机尾推过拐点后每隔推进7m需出一个支架,出的第一个支架放于第二拐点以里7m位置,后续出的6个支架离第一个支架里每隔6.9m逐架摆开(如图1所示)。

3 安全措施

3.1 调采措施

调采过程中,必须保证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平、直,以保证移架后的支架呈直线状态。工程质量动态达标,支架垂直刮板输送机、煤壁,并有效支撑顶板。要控制好支架高度,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以防造成咬架、倒架。调采期间,由于工作面机头推进度较小,应力较集中,必须加强支架的初撑力管理,加大初撑力,视煤帮片帮情况,必要时及时用半园木配单体超前维护顶板,封好煤帮,必要时在工作面机头隅角处,排木垛,木垛要必须排在实底上,四角呈直线,接顶有劲。

3.2 支架的就位安装

(1)支架就位前,要对上巷隅角提前进行维护,及时支护好顶板。

(2)支架就位过程中,如需使用单体配合,必须使用远方操作。

(3)在安装过程中,要由一名区管人员跟班现场统一指挥,保证安全工作。

(4)支架就位后,连接各高压管路时,保证泵站停止运转或是关闭进液阀。

(5)支架就位后,要延长工作面运输机,以适应正常生产的需要,在延长工作面运输机工作中,起吊设备时人员必须站好位,由跟班人员现场指挥。

3.3 支架的起吊变向滑轮、手拉葫芦的连接固定及运输

(1)拆卸吊装时,要观察周围的顶板、煤帮及支护情况,需要手拉葫芦或滑轮起吊设备时,要选择起吊能力和设备重量相适应的手拉葫芦或滑轮,并将葫芦滑轮挂在支护完好,顶板完整,无片帮冒顶危险的临时抬梁上,不能挂在正规支护上。抬棚梁下要加打中柱,严禁将棚梁拉倒。

(2)起吊设备时,所有吊挂及钩头与设备的连接必须使用40T溜子大链配联接环及螺栓、螺母,螺栓必须拧紧。

(3)平行交叉作业时,每一工序必须明确专人负责,跟班人员必须现场统一指挥。

(4)绞车司机开车时要精力集中,发现阻力过大时要及时停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5)如需要起吊支架时,人员严禁站在支架的侧方和下方。必须保证闪开足够的距离,保证如果发生支架倾倒,不会引起人员伤害。

(6)运架时所有人员必须闪开绳道,避免崩绳、断绳伤人。卡轨车运输时,跟车司机必须高度注意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停车,并及时躲到安全地点,保证自身安全。跟车司机严禁站在运输支架的下方或是侧方。

(7)在运输或是起吊支架过程中,如需单体配合,必须使用远方操作。

(8)如运架时支架钻底严重,底座前浮煤、碴块较多必须先清净后在运,严禁硬拉,以防绳断伤人。

3.4 现场管理

跟班人员和正班长必须把机尾段作为管理重点,准确掌握机尾推进距离,对支架时机尾必须推过支架底座,同时保证机尾高度宽度,为机尾对接做准备;出支架时机尾正上必须与运料巷上帮煤壁留有400mm以上距离保证缩短工作面溜子正常进行。

3.5 经济及社会效果

以往工作面大比例调采工作面不等长时,机尾全部加普采梁,需要密背顶板,排木垛,工人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机尾每班连支护和放顶都要用10个以上工,材料投入多,不安全因素多,经常出现飞肖、折梁、崩柱等;推进速度慢,机尾带5道以上普采梁,每小班最多5刀煤;调采期间逐个加支架,大部分工作都在检修班,提高了煤班的推进速度,每小班都在8刀以上,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时利用,大大加大了安全可靠性,减少了材料投入。

上一篇:浅述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与... 下一篇:浅析煤矿供电系统电气保护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