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10 09:44:55

注重过程,构建高效课堂

【摘 要】教学始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无论是哪种模式和方法,过程是重点,脱离了教学过程,效率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教学过程是以知识为主线的能力培养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构建;教学过程;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可谓风生水起,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倡教学模式改革。然笔者认为,教学始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无论是哪种模式和方法,过程是重点,脱离了教学过程,效率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就高中物理而言,教学过程是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

一、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目的

按照传统理解,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而借助教学条件来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不难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是指导作用,而学生则要自主地经历某种学习活动,如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概括等,从而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来认识客观世界,让自己获得发展。

然而,教学过程并非是单纯地从“过程”角度出发的,在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目标指向,这就自然引申出了教学过程的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学习过程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在知识结构上的构建,学习过程中,来自认识过程的体验、意识,对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等都将成为重点,而这些也正是学生用以解决问题、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为此,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构建问题。

二、构建教学过程难度大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反对应试教育,认为应试教育是以分数来定终身。那么,素质教育中为何还要有应试,原因就在于要让学生在完成纸笔测试的过程中,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教学的难就难在这里。而在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过渡,也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以传统的曲线运动方向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首先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例,这算是构建一个情境,接着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点的切线方向上),再以例题的讲解来加强学生对曲线运动方向的理解,最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从这一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以下四个信息:

1.对实现过程目标的认识偏差

在这一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知识来作为解题的关键,对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意识和习惯等因素没有考虑,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对过程的认识不足,对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意识和方法掌握、能力发展等放到次要位置。

2.将以知识为线索的教学转变为以知识为主

在教学中,学生新知识的构建需以原知识结构为基础,这犹如一个链条,多个连续环的不断衔接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链条,知识就是这个链条的线索。换言之,教学过程是以知识为线索而构建起来的一个系统过程,也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目光都容易锁定在知识层面上而忽视了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而展开的过程。

3.教材的呈现方式难以转变

教师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而进行,教材正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但教材是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要方式的,它无法获得读者的反馈信息,于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再创造,教学过程就只能停留在对结果的探索上,过程依然无法实现目标功能。

4.教学过程重形式而忽略过程本质

即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注重将学生当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而学生的主体性被掩盖在教师的完成任务面罩下。这也正是新课改为何要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缘故。因为在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知识才能形成构建,技能形成才更加稳定。

三、教学如何注重过程

从上述的几个信息不难看出,只有教学注重了过程,目标的达成才有可能,高效课堂也才能真正走向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这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本身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借助知识来促使技能的形成。

以“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教学为例如下图,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砂轮上的火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以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来作为引导,再以实验“通过钢球在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内的运动”来进行论证曲线运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在实验中,首先在水平桌面上有一曲线轨道,轨道由几段稍短的轨道组合而成,钢珠由轨道的一端滚入,在轨道的束缚下按轨道的形状做曲线运动。在轨道的出口A 处放一张白纸,蘸有墨水的钢珠离开轨道后在白纸上留下一条运动的痕迹,它记录了钢珠在A 点的运动方向。取去一段短轨道,钢珠的轨道出口改在图中B 处,在B 处放一张白纸,记录钢珠在轨道B 点的运动方向。还可以继续取其它位置作为轨道出口进行相同的实验。分析钢珠运动轨迹跟曲线的关系。再以极限思想的渗透来作为理论分析后得到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点的切线方向上”。

可见,教学过程是以知识为主线的能力培养过程,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

上一篇:试论小学科学课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下一篇:“阳光魔垫”灵感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