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养护处治技术分析

时间:2022-08-10 09:29:49

高等级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养护处治技术分析

摘 要:首先从路基沉陷、开裂、空洞、强度不足、侧滑失稳等几个方面对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常见病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等级公路路基病害的养护处治技术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公路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路面行车安全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路基;养护处治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随之增多,其中又以高等级公路居多。通过对既有的高等级公路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公路都存在各种问题,而路基问题相对比较严重。为此,必须了解路基常见病害的成因及其危害,并采取合理可行的养护处治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以此来确保公路行车安全。借此,本文就高等级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养护处治技术进行浅谈。

1 高等级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

在高等级公路中,路基是路面的承力层,其需要承受来自于路面的各种荷载,一旦路基出现病害,轻则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重则会引起交通安全事故。可见,路基病害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路基常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害,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 沉 陷

这是高等级公路路基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根据路基沉陷的基本形态,大体上可将该病害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整体沉陷,当此类病害发生时,会引起路基本身的标高下降,若是工程设置了路肩墙,则会对路基的横向排水造成影响;另一种是局部沉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均匀沉陷,当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陷时,一般都会伴随出现路基裂缝、错台、纵坡破坏等问题。此外,路基发生局部沉陷之后,还会引起路面开裂,此时如果有雨水渗入,不仅会严重破坏路面结构,而且还会使路基变形有所增大,最终便会形成坑槽,这极不利于行车安全。

1.2 开 裂

通过对大量高等级公路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公路的路基存在开裂的问题,开裂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引起路基开裂的根本原因是填料均匀性不足,同时路基不均匀沉陷也容易造成开裂。在调查中发现,横向开裂常出现在地质条件突变和填挖交界的位置处,较为严重的裂缝会通过基层直接反射至路面上,这也是引起路面裂缝的主要原因;纵向开裂一般多发生在半填挖路基或是新老路基相连接的位置处,最长的裂缝可达几十米。一旦路基出现开裂,会使其结构稳定性大幅度降低,并且还会对路面结构造成影响,既缩短了公路的总体使用寿命,又影响了行车安全。

1.3 空 洞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沿线较长,在路基建设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空洞,这些地下空洞的存在,会引起路基失稳,从而对路面行车安全构成威胁,若是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其会对公路工程带来较大的危害。目前,比较常见的空洞形式有以下几种:岩溶、盐蚀、洞穴等等。

1.4 强度不足

从物理力学的层面上看,路基的整体强度实质上就是基层的承载能力。在高等级公路中,路基是路面的支撑体系,它的强度则是确保路面强度和结构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导致路基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基层施工中压实度不够或是压实标准偏低。同时,如果路基土体的含水量急剧增大时,则会造成路基的密实度下降,这样也会引起路基本身的强度降低。一旦路基强度不足,其便无法承受来自于路面的荷载,由此会引起路基变形,进而造成路面开裂,随之会引发一系列路基病害。

1.5 侧滑失稳

这种病害常出现在高填方路基当中,一旦路基出现侧滑失稳,不仅会对路面结构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而且还会影响到公路的正常运营。较为常见的侧滑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单纯侧滑、诱发性侧滑、坡间侧滑等等。导致路基侧滑的原因相对较多且比较复杂,其中既有设计原因,也有施工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水的影响。

2 高等级公路路基病害的养护处治技术措施

针对目前高等级公路路基的常见病害,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处理:

2.1 路基沉陷的处治技术

由于路基沉陷是危害性较大的病害,所以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处治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桥头搭板。这是处治桥头沉陷较为有效且实用的一种技术措施。所谓的桥头搭板具体是指在桥坡上浇筑一段长度适宜的钢混结构板,板的一端支撑在路基上,并随着路基沉陷而沉降,另一端则支撑在桥台上,其主要作用是连接桥面与桥坡,并使两者之间在路基沉陷后保持平顺,这样便可以解决桥头跳车等问题,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

(2)粉喷桩。对于路基沉陷在10m以内的情况,可以采用粉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在采用粉喷桩对路基沉陷病害进行处治时,必须认真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合理确定桩径、桩间距、固化剂掺量以及桩身强度等参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具体要点如下:必须根据粉喷桩的施工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并控制好钻进和喷粉质量,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

(3)注浆加固法。当路基的整体沉陷面积相对较大且深度较深时,可以采用注浆加固法进行处理。目前,压力注浆法在路基沉陷处理中的应用较多,并且处理效果也相对较好。在高等级公路中,加固注浆的材料主要以水泥浆和水泥粉煤灰浆居多,具体应用中,必须控制好浆液的水灰比,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建议采用0.8:1-1:1的水灰比配置浆液,若是采用水泥粉煤灰浆,则粉煤灰的掺量最大不宜超过30%。注浆时,应当先注入少量的稀浆,然后再注入稠浆,如果地下砂砾层的孔隙相对较大,则应适当提高水灰比。

2.2 路基侧滑加固技术

比较常用的路基侧滑加固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植物防护,另一种是工程防护,前者就是在路基边坡上种植一些草木植物,借此减缓边坡的水流速度,并利用植物的根系对边坡土体进行固结,进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后者的种类较多,如挡土墙、抗滑桩、锚杆、干砌石等等,其中抗滑钢管桩的效果较好。

2.3 路基空洞的处治措施

对于没有危及到行车安全的路基空洞,可以采取开挖回填的方式进行处治,具体做法是查明空洞所在的位置,并将该位置挖开,然后使用强度足够的填筑材料对空洞进行填筑,随后通过强夯法使填料密实即可。

2.4 排水措施

由于大多数路基病害的形成都与水有关,所以在对路基病害进行处治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完善排水设施,借此来确保路基能够始终处于坚固、稳定的状态,这样有助于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因为路基会受到地上水和地下水的双重影响,所以在采取排水措施时,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可对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采取截断、疏导或是降低水位等措施;另一方面对路面的雨水则可以采用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的处理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水对路基的影响。

2.5 加强养护

为了有效预防各种路基病害的发生,应当重点加强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在对路肩进行养护时,应当以保持路肩横坡平整为主。同时,还应做好路基排水设施的养护工作,确保设施的功能完好、排水顺畅。对于路面中间位置处设有分隔带的高等级公路,必须保证分隔带排水畅通,在雨季之前应当对泄水槽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完好。此外,对于侧沟下渗沟等地下排水设施,则应当定期进行清理,防止堵塞的情况发生,

3 结 论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级公路的行车安全,必须对路基病害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处理。这不但有助于延长公路的整体使用寿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对于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熙颖.李岩松.孙东雨.季冻区公路路基病害与设计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3(8).

[2]李海平.杨建国.阎宗岭压力灌浆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处治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8).

[3]葛双成.梁国钱.许江南.公路路基病害特征与雷达检测实例分析[J].路基工程.2012(9).

上一篇:新形势下小区开发中容积率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