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初创公司崛起

时间:2022-08-10 09:26:28

“胖”初创公司崛起

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技术投资者都很喜欢占用资金少、发展速度快的软件公司。比如Instagram,在Facebook斥资10亿美元收购它之前,它的筹资规模只有不到6000万美元。

就连为了扩张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Uber,在吸引投资人的时候也许下承诺,由于不用真正雇佣平台上的司机,它的运营成本会很低。

但在这十多年间,现代资本市场已经为技术创业者提供了比以前多得多的机会,他们大多能拿到不限量的资金。

曾经看起来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太疯狂的创意,现在都有机会放手一试。这些初创公司都很“胖”,它们有资本,有改变一个行业的野心,而且对自己所进入的城市有一种自大的态度。

房地产交易公司Opendoor就属于这种“胖”初创公司。它的计划随时在变:公司正在面临着不断崛起的竞争对手、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由于它所在的市场正是全球金融危机的诱因,所以还面临着不可预见的崩盘风险。

但如果它的模式奏效,Opendoor就会颠覆房地产行业,把买卖房屋变得像买卖汽车一样容易。它可能彻底改变美国经济,改变人们对房屋所有权的看法。

Opendoor的创始人之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吴(Eric Wu)说:“房地产是一个总价值达25万亿美元的资产类别,人们在房子上花的钱比在食品、交通、医疗和教育方面花得都多。我们认为Opendoor能让房地产交易开展得比现在更高效。”

截至目前,Opendoor发展得一直很快。从总体上来看,它的服务模式和公司另一位创始人基思・拉伯伊斯(Keith Rabois)最初的想法一模一印H绻你想把房子按Opendoor给出的价格区间卖出去,到它的网站上输入你的住址、回答一些问题,然后等邮件就行了。

数据工程师已经为其开发出了一套为房屋估价的复杂模型,它专注的是中端房地产市场,既不会收购太旧的房子,也不会买豪宅,因为它们的价格动态无法预 测。

如果你的房子满足Opendoor的标准,它就会给你发一份报价,反映你房子最佳估值的报价。

对于Opendoor的报价邮件,回复“好的,我要卖房”的人竟然还不少。吴说,在申请报价的人里,大约有30%都决定接受公司的报价。虽然Opendoor拒绝提供营收和增长数据,但由于房屋销售数据是公开的,所以外部分析师能一直追踪该公司的业务表现。买下房子后,公司会做必要的修缮,再挂牌销售。平均来看,它能在90天内把房子卖出去。

该公司还在理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它销售的房屋都配有联网摄像头、传感器和门锁,这种门锁可以让潜在购房者通过Opendoor的应用开锁进门、随意出入。它还创建了一家按揭贷款经纪机构,因此购房者可以尽快拿到买房的钱―下一步很可能就会提供房产金融服务。

但Opendoor也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包括同业竞争。Offerpad和Knock这两家初创公司也在提供类似的服务。最近,房地产门户网站Zillow启动了一项试点计划,依靠Offerpad等投资方在拉斯维加斯、奥兰多和佛罗里达开展房屋即时竞价。

为了保持领先地位,Opendoor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定制服务,而且加快了扩张的速度。吴表示,随着公司的发展,Opendoor将进一步提升房地产行业中许多环节的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佣金,甚至能降到和传统销售过程相差无几的地步。 >> Opendoor创始人之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吴在公司位于旧金山的总部。

但Opendoor要付出的成本却很高,这也让人们对它的目标产生了怀疑。

独立房产分析师迈克・德尔普雷特(M i k e DelPrete)和另一位房产分析师希布・马哈帕特拉(Sib Mahapatra)在一份分析报告中预计,由于该公司拥有和维护每套房长达3个月所导致的高成本,Opendoor在菲尼克斯卖出的每套房赚到的利润只有大约8000美元。它还严重依赖房屋本身的增值,平均下来,它每套房的售价比收购价高大约5.5%。

最后,它面临的是噩梦般的前景:房地产市场的崩 溃。

Opendoor之所以要扩张到新的市场,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Opendoor面对的最大的不利条件就是它所拥有的房子,如果某种灾难落到菲尼克斯、影响了当地的房屋销售,Opendoor就会发现自己手上积压了数百套卖不出去的房子。吴说,选择几个不同的经营市场,可以免受地方市场崩盘的影响。

要是全美国的市场都出现问题了,又该怎么办?吴说,他的团队此前一直在模拟之前的市场崩盘(包括2008年的那次),而且已经发现了一些特点:房地产交易某几年可能放缓,然后便会随着市场回暖而回升,甚至可能比放缓之前还好,因为卖家为了得到合适的报价,会愿意支付更高的附加费。

吴说:“在动荡时期,我们有可能实现大发展。”

关于它的一切都很疯狂,但这就是现在的技术行业,谁知道呢,有可能真的会成功。

上一篇:“生活方式”的魔力 下一篇: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战胜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