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泡沫驱在锦州油田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10 08:19:08

氮气泡沫驱在锦州油田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锦州油田断层复杂,储层平面和层间物性差异大,孔隙度高,渗透率变异系数大,储层非均质严重,地下剩余油分布复杂,为此研究应用了氮气泡沫驱油技术。选取该油田的锦2-8-118井区开展试验,,对氮气泡沫驱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生产指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注入泡沫液1年后转为段塞式注入,四年后转为后续水驱,平均单井注液速度为120m3/d,最佳气液比为1:1,最佳泡沫剂质量浓度为0.3%。结果显示,该块采用氮气泡沫驱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开发效果,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锦州油田 氮气驱 参数优化 降水增油

前言

锦州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储层物性差异大,非均质严重,地下剩余油分布复杂。经过30多年的高效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地质采出程度47.2%,综合含水93.23%。为了提高采收率,开展氮气泡沫驱试验[1]。在进行精细油藏地质描述的基础上,以锦2-8-118井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技术在锦州油田应用的可行性。

一、油藏概况

锦2-8-118井区位于锦16块兴隆台油层分采区中西部,试验的目的层为兴Ⅱ1-4小层,含油面积为0.32Km2,油层有效厚度23.8m,石油地质储量130.5×104t。地层南倾的鼻状构造,地层倾角2-4°,构造高点在锦2-8-2306井附近。属断层遮挡的构造-岩性油藏,油藏埋深1350~1450m,油层发育受构造控制,发育稳定,油层平均厚度为28.2m,单层厚度2~5m,连通系数83.4%。储层物性好,平均孔隙度为28%,平均渗透率为750×10-3μm2,泥质含量1.83%,20℃地面脱气原油密度为0.9311g/cm3,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为67.7mPa・s。

二、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

1.机理研究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是在注水的同时按比例加入氮气和泡沫剂,利用水、氮气与泡沫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地下产生连续的稳定的泡沫驱替液。

机理1:增大波及体积系数提高驱油效率

泡沫液流通过储集层孔喉时所产生的阻力效应,称“贾敏效应”或叫做“气阻效应”。依次进入高、低渗层,提高波及系数,填塞各种结构的孔隙,驱替不连续的残余油。

机理2:乳化降粘作用

泡沫剂是表面活性剂,扩散在油层中能够降低油的表面张力,有利于原油流动。

机理3:弹性能作用、举升作用

氮气自身的弹性能和重力分异作用可以驱替残余油,以及少量氮气溶解或混合在原油中,增大原油体积,排除部分残余油。同时泡沫破裂所产生的压差、势能、张力也对原油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

2.室内试验研究

开展了不同油品驱油效果对比实验研究,氮气泡沫驱技术在稀油上应用效果要好于普通稠油,为现场试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实验表明:在无油或者剩余油饱和度低于10%以下时,起泡剂能够很好的发泡封堵高渗透层,而含油饱和度高于10%以上,发泡剂受原油消泡作用,阻力因子大幅下降,因此可以看出,氮气泡沫驱主要封堵含油较低的高渗透层。

三、注采参数优化[2-4]

1.注入总量优化

数值模拟优选结果,当注入段塞为0.3PV时,累产油量和净产油量较高。

2.化学剂浓度

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化学剂浓度为0.3%时效果较好,但考虑到油层预吸附作用影响,初期化学剂浓度应控制在0.5%,等注入井压力上升并趋于稳定后再降低浓度到0.3%以下。

3.合理气液比

运用数模对气液比分别为0.5:1、1:1、1.5:1、2:1、4:1条件下氮气泡沫驱开采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较大的气液比下,生产井容易较早的突破,合理的气液比值应为为1:1。

4.合理的注入方式

数模计算结果表明,氮气泡沫驱连续注入1年后转为气液混注与水交替小段塞式注入效果较好,段塞大小为10~30天比较合适。

四、现场应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研究,在注入参数优选的基础上,结合锦2-8-118井区油藏实际情况,对锦2-丙7-238和锦2-8-08侧实施氮气泡沫驱现场应用。方案设计:连续注入泡沫液10个月后年后转为段塞式注入。实施后,井区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对应油井增油效果明显,日产油由20t/d上升到目前的45t/d,平均单井日增油2.6t/d,采收率由转驱前的45%上升到52%,提高采收率7个百分点。

五、结论与认识

1.锦州油田注氮泡沫调驱试验在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方面,证明方案合理、技术可行。

2.由于油水井的连通性好,采用连续注入方式,易发生气窜,因此,在方案设计上,后期应采用多段塞泡沫+氮气注入方式,利用泡沫的封堵性控制氮气的推进速度。

3.对于高渗透的注水层,注氮前要用大剂量的起泡剂注入高渗透层,使它在氮气的前沿形成一道泡沫墙,泡沫使注水层的渗流阻力增加,导致注入压力升高,迫使流体进入物性差的油层,提高注氮的波及体积。

参考文献

[1]王增林.强化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3-96.

[2]彭昱强,王晓春.QHD32-6油田氮气泡沫调驱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9,16(1):71-74.

[3]邓玉珍,刘慧卿,王增林等.氮气泡沫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20 (1):1-3.

[4]吕广中,刘显太,尤启东.氮气泡沫热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50-54.

作者简介:柴君良(1983-),男,2005年长江大学毕业,学士学位,工程师,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技术工作。

上一篇:莱三六断块纯化镇组精细地质研究 下一篇:低渗油藏特高含水期变流线提高采收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