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找准推动教育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时间:2022-08-10 07:54:11

周洪宇:找准推动教育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在理论上思考得越深刻,政策建议提出得才能越到位,对国家教育产业的推动才能找到着力点。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提出“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

周洪宇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十二五”期间,我国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战略抓手,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但相对而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不够:一是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二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三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他提出,智慧教育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当前,智慧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竞争的重要领域,成为助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建议进一步加强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应用能力。

作为资深教育学专家,周洪宇对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着深刻的理解,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周洪宇教授,下面就让我们聆听智者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真知灼见。

“互联网+教育”与互联网教育不能简单划等号

《中国信息化周报》:“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教育有什么不同吗?

周洪宇:首先要明确,“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教育是不同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和一切领域相加,可以加经济、加文化……这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和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合,使之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教育形态,而“互联网+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形态,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结合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和原有的传统教育形态不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产物。我认为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的一种融合,而“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种运用,这种运用表现在方方面面,虽然也带来了教育形态的变化,但不仅仅表现为形态变化。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是属于互联网教育的形态,还是属于“互联网+教育”的运用?

周洪宇:在线教育是传统教育和技术结合之后的一种产物,但它更强调教育本身,属于开放教育。

在我看来,“互联网+教育”在前端,互联网教育在中端,开放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在尾端,是教育与技术结合的三种不同形态。这三种教育的区别不是落后与先进,而是产生过程和教育形态特征的不同。开放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在互联网应用之前已经出现,比如广播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只是在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后得到了普及。

中国的开放教育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他先是与董纯才、陶宏等人创办开放性的暑期科学补习学校,后来创办社会大学,面向社会青年开放,利用学校上课、暑期函授、收听广播、阅读杂志等形式,实施继续教育。这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和传统教育是相对应的概念。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来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而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则提出社会中心、生活中心和儿童中心与之相颉颃。开放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三中心,把教育面向社会开放。那么以什么形式开放呢?当时有广播、报刊和函授,这些向社会开放的手段,都和传统教育不同,这时才进入了开放教育时代。之后随着电视出现,就有了广播电视大学这种远程教育。而到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放教育中又出现了在线教育。随着技术的变化,开放教育在形式上不断改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如今,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开放教育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人们认为这就是一种互联网教育。现在的开放教育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开放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划等号,它原有的技术仍有应用,比如广播电视大学也还在起作用。

另外,开放教育和互联网教育的办学主体也不同。现在开放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基本还都是学校,而互联网教育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我们讲,要发展互联网教育,是要发挥企业的主动性,让企业积极参与教育,形成对教育的一种改造。

对政府来讲,现在强调“互联网+教育”是希望各部门,不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要积极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育当中来。而政府这种提倡,最终要落实下来,要么落到学校,要么就落到企业。

以尊重教育规律为前提促进“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

《中国信息化周报》:企业应怎样更好地参与“互联网+教育”,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周洪宇:企业参与互联网教育,尤其是“互联网+教育”不是帮助学校,是帮助企业自身开辟它的新业务。同时也带来了学校这个办学主体在开放教育上的变革。现在的在线教育课程有学校、高校开办的,也有企业开办的,而企业办的我认为应该叫互联网教育。我把它们分为三类:学校办的开放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企业办的互联网教育和另外一些新兴企业采取互联网技术介入教育来发展自身的“互联网+教育”。这些新兴企业做的并不局限于教育形态本身,它将介入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有课程也有设备,最终会更倾向于一种产业形态。将来会走到哪一步还有待观察,也许会衍生出新的互联网教育,或是和现在的互联网教育合流。但目前它们还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内容,有交叉,又有差异。

归纳来说,“互联网+教育”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创造新产品,是产业形态,但不构成教育形态,主体是企业;互联网教育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新的产业与教育兼顾的形态,主体是企业;而开放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是以包括互联网在内的通信技术为手段的面向社会的开放式教育形态,主体是学校。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政策建议者,我认为推动“互联网+教育”是要建议国家如何去促进产业形成,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形成之后进一步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不是建议政府去改造学校,而是建议政府如何引导企业去参与教育的发展,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从而影响和推动学校教育的变革。当然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让互联网教育纯粹去为企业牟利,还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尊重教育本身的规律。

“互联网+教育”要按经济规律办;互联网教育要按照经济规律推动,但也要尊重教育规律;而开放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则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三者形态不同,内涵不同,形式属性不同,推动方式也不同。如果概念把握不当,政策建议的导向就会有错误。

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在理论上思考得越深刻,政策建议提出得才能越到位,对国家教育产业的推动才能找到着力点。如果概念都不能明确,我们就会迷失方向,误导实践,所以最终要明确属性、合理定位、分类管理、分类支持。

上一篇:让煤矿生产更安全 下一篇:温州首家“智慧菜场”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