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班级文化建设新局面

时间:2022-08-10 07:31:37

开创班级文化建设新局面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班主任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说教更有效果。班级文化建设应该被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首位,而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从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收获。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环境文化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因此,班主任应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为学生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这是学习、生活的乐园。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又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1.教室净化、绿化、美化。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拥有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清洁;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讲台上摆放一盆绿色植物,如吊兰、芦荟等,让教室生机盎然;另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放置粉笔、板擦、圆规、尺等教学用具和扫帚、簸箕等劳动工具,力求教室美丽、雅致。

2.黑板报内容多样化。

黑板报是一种舆论导向,也是班级精神面貌的缩影。黑板报的内容要多样化,还要做到言之有物、贴近生活、服务班级。如“五一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时,要统一主题,规范内容,轰轰烈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黑板报的设计要注意对学生的影响,其内容要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面面俱到,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方法,使黑板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对学生产生影响。

3.丰富的墙面文化。

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力争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气息。可以在墙面上布置丰富的内容,创设极具人性化的教室环境。例如:佳作欣赏——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习作、漂亮的图画、精心制作的手工等成果粘贴在墙上,作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与全班同学共享。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意义,能陶冶学生情操,沟通师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熏陶学生的目的。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证。

1.强化规范意识。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在引导、启发。班规涉及多方面内容,主要分“两操”、“上课”、“活动”、“礼仪”等方面,需针对班级的实际状况,对以上规范进行细化。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在“两操”一栏,要求全体同学在整队时做到静、快、齐,在做操时动作规范,听从体育委员指挥;在“礼仪”方面,要求平时行为习惯不端正的同学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等。总之,班级制度要合理、适度,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

2.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

为了使班级管理民主化,要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较好地建立责任制,我在班级设置了如下管理岗位,如卫生监督员、饮水机检查员、图书管理员、门窗管理员、板报组长等,让学生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由师生共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和奖励制度,保证岗位责任制顺利进行。

3.全力培养班干部。

要加强班级管理,应该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因为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培养班干部时,我主张他们既要各负其责,又要通力协作。班干部在各项班级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在“布置—督促—检查—总结”中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形成民主和谐的班风,使班级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在班级管理中,我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班规,建立了班级岗位责任制,培养了大批具有责任感的班干部,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本班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我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别注重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立足“主题班会”大阵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1.增强荣誉感,提高凝聚力。

集体荣誉感是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人的关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基础,它要求所有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参加集体活动是增强集体荣誉感的一个有效途径,要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使每个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同时班主任应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鼓励学生齐心合力为班集体争光,当他们尽情体验成功的欢乐时,主人翁意识得到升华,集体荣誉感开始形成,整个班级具有更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立足“主题班会”大阵营。

为了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教师要充分把握一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课,立足课堂,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活动中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才华,以此获得认可并感受成功的快乐。笔者曾放手让学生自己上了一堂主题为“感恩”的班会课。首先,出示同学们自己准备的课件,展示两个孩子在家里截然相反的表现: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依赖父母,自私、任性;另一个回家后自己安排学习,帮父母做家务,关心父母的生活。两相对比,是非昭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在家中应该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然后,让学生讨论,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具体说一说。为什么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应该怎样孝敬父母?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父母为了抚养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付出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子女要尊重、孝敬父母,才能报答养育之恩。通过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课堂上展开讨论,最终自己得出结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心存感激。

3.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可以简单地分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1)师生和谐。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热爱学生,用师爱塑造学生,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共鸣。本班一位同学上体育课打篮球时,不小心把胳膊扭伤,轻度骨折,导致近两个月不能进行课外活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空,我就会去看看他,和他聊聊伤情,谈谈学习,讲讲班级近况,关心他的健康、学习和成长。我们的谈话很愉快,彼此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师生感情不断加深,当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时,就会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生生友爱。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相互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共同探讨。还有,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学习上的提高,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开辟班级文化建设新局面。让同学们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接受文化熏陶,充实内涵,全面发展。

上一篇: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 下一篇:关于实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