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词歌赋丰富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10 06:59:15

用诗词歌赋丰富语文教学

摘要: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歌赋的兴趣,多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坚持用诗词歌赋来丰富语文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古典诗词歌赋的浓厚兴趣,增强了他们诗词的欣赏水平,丰富了他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修养,可谓收获良多。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诗词歌赋 丰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它们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光彩夺目。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熟读、背诵、鉴赏和运用教材中的诗词,还要善于运用诗词歌赋来丰富语文课堂,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发诗词歌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那么,诗词歌赋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指导学生抄录背诵有关的诗词,不仅利用点滴时间传授了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营造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让学生领略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使学生从心理上把语文课同其他课区别开来,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语文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情画意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

二、拓展阅读,补充课文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利用诗词歌赋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荔枝不耐贮藏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学习《秋色赋》,把欧阳修的《秋声赋》印发给学生。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将峻青笔下绚丽多彩的秋色同古人笔下肃杀悲凉的秋景加以对比,从而体会出课文作者写秋色的时代特征,有利于领会文章主旨。

上述两例,前者可在课文讲读后抄录补充,以印证体会;后者在讲课前印发补充,以对比认识。有些诗词歌赋,根据需要,亦可在讲课过程中补充。

三、立足诗词,培养素养

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一个量的积累。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应运用诗词歌赋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语文的海洋里,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由于诗词歌赋短小精悍,有好些诗词在孩提时代学生就已经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课文,涉及作者的思想渊源或人物的精神品德。这时,有必要借用诗词歌赋的素养追根溯源,使学生从思想本质上认识作者的人格、情操、爱憎,以更准确地领悟课文的主题,体会文章的感情。例如,学习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饮酒》,可同时学习作者的《五柳先生传》,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处世态度,以尽快地把握诗的主题。

四、联系体会,借鉴练笔

不妨先来看一个颇有趣味的现象:老版高中课文第一册第一课《荷塘月色》中,引用了南朝乐府诗《西洲曲》;第二课《长江三峡》,引用了杜甫《夔州歌》《咏怀古迹》和古代歌谣;第三课《雨中登泰山》,引用了《诗经》的句子、杜甫的《望岳》、宋之问的《桂阳三日述怀》。一个单元,三篇课文,篇篇都引用诗词歌赋。是偶然现象吗?不是。打开每天的报刊杂志,你会发现不少文章是以古人诗句做题目的;看看电影电视预告栏,你也会发现有些片名与古人诗句不无关系。这说明了古代诗词歌赋的优秀篇什,是古人千锤百炼的成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能使文章生色的。

诗词歌赋篇幅虽短小,但同样有起承转合,有完整的结构,有格局,有意境。在写作教学中,用它做范例,具有简洁、方便的特点。比如写《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之类的作文题,我们就可以拿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做例子,思考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布局谋篇。如果写《送别》之类的作文题,则可以拿李白的《赠汪伦》为例,夹叙夹议,写景抒情相结合。

五、了解民俗,积淀底蕴

古诗词歌赋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和风俗民情,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积淀底蕴。

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讲述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悼念的情景;抄录杜牧的诗《清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可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将诗词歌赋同语文教学结合的粗浅感受。也许有人会认为,语文教学课时紧、任务重,哪能再去顾及诗词歌赋呢?其实不然,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诗词歌赋,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来为语文教学服务。 [教]

上一篇:对初中数学作业实效性的探究 下一篇:禅心剑气相思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