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房“变脸”记

时间:2022-08-10 06:40:17

我家老宅院子西侧有一处南北走向的厢房。岁月更迭,30多年来,厢房几经“扩编”,一再“变脸”,真是“度尽劫波”!

猪圈。厢房只有两间,最初是家里用来堆放农具、柴草等杂物的。后来家里有头母猪要产仔,母亲便收拾收拾,在厢房里铺些柴草,把待产母猪赶了进去,厢房变成了猪圈。这年春节,厢房贴的对联是“六畜兴旺年年旺,生猪满圈季季肥”。

洞房。1979年的“五一”,大哥结婚了,这下可愁坏了父母――我家正房只有三间,东屋住着爷爷奶奶,西屋住着父母和我们哥四个,中间是厨房。显然,正房是无处安顿大哥大嫂的。无奈之下,家里把母猪赶出了厢房,然后把厢房重新抹了墙皮、钉了窗户、修了房顶、贴上了大红喜字,厢房便成了大哥大嫂的新婚洞房。两间厢房本来就不通风,加上只有一个窗眼,冬闷夏捂春秋潮湿,住在里面的滋味可想而知!这年春节,厢房贴的对联是“花烛笑迎比翼鸟,洞房喜开并头梅”。

粮仓。1985年即老家生产队解体的第二年,我家承包的18亩责任田获得了空前的丰收,打下的粮食有2万多斤!这么多的粮食往哪放啊?父母一时又犯了愁。恰好此时大哥大嫂进城打工,于是,家里便归拢一下,把厢房改作了粮仓。那年秋冬两季,父母有事没事总往厢房跑,看着满满登登的粮囤子,乐得合不拢嘴!那可是全家人的希望啊!这年春节,厢房贴的对联是“政策归心万民乐,风调雨顺五谷丰”。

磨坊。1990年7月,二哥高中毕业后,想开一个家庭豆腐坊,挣些钱补贴家用。厢房遂被收拾出来,成为全村第一处家庭磨坊。从此,厢房里整天雾气腾腾,磨声隐隐,一板板白白嫩嫩的豆腐被满眼血丝的二哥推到市场上,推进村屯里。二哥的磨坊生意很好,当年就赢利6000多元。二哥用这笔钱扩大了生产规模,把厢房从两间增至五间,增设了窗户、天窗和通气孔,屋里屋外也粉刷一新。这年春节,厢房贴的对联是“香飘村屯豆腐白白嫩嫩,勤劳致富日子红红火火”。

茶吧。2002年春,二哥揣着做豆腐赚来的几万块钱,在县城买了一处房子,建起了豆制品加工厂。厢房顿时冷寂下来。父亲看到村里的老少爷们整天蹲墙角、晒太阳,没有活动场地,于是将我家的五间厢房改成了“乐民茶吧”。厢房内添置了桌椅、茶具、棋类、书报和电视,乡亲们可免费到“茶吧”内聊天、饮茶、娱乐。一时间,厢房内人头涌动,笑语声喧,乡亲们在这里谈天说地,读书看报,活动健身,真是其乐融融。这年春节,厢房贴的对联是“书茶并香皆使身心俱爽,老少同乐共享人间太平”。

车库。后来,我们哥四个相继成家,小鸟一样飞离了父母,先后在不同的城市里安了家。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父亲“老来疯”,不顾年事已高,愣是在邻村承包了一个砖场。为了跑生意,家里买了台“中华”轿车。于是,2007年夏,五间厢房中的原来两间被改作车库。父亲整天开着车子东奔西跑,成了“爷爷级”的老板,既辛苦又风光。这年春节,厢房贴的对联是“逢盛世老翁当老板,跨金驹小家变小康”。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一晃30多年过去了,厢房也经历30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如今厢房虽然尚在,却不知明天它的“身份”又将变成什么。但不管它如何“变脸”,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只能是越变越好!

上一篇:黄瓜苦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无公害花椰菜配方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