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叽里咕”系列看异域文化对道具设计的影响

时间:2022-08-10 06:11:48

从“叽里咕”系列看异域文化对道具设计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本土文化或技术与异域文化融合的影视动漫作品凸显民族性和艺术性而受到广泛的认同和关注,这种发展理念也逐渐应用到影视动画的造型设计中开拓设计的艺术审美空间。本文以“叽里咕”系列为例分析道具和道具设计对影片的影响,及异域文化对动漫作品道具艺术投射,以期在异域文化的合理运用基础上提高道具设计的思维敏锐性和设计视野,为设计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吸引力。

关键词:

异域文化 道具设计 非洲文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1-0052-02

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各个民族,他们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文化发展。经历时间的洗礼和口口相传很多民间故事及艺术,被各国艺术家们搬上了舞台,制作者将本土传统文化和异域文化综合运用,这些文化发展也逐渐成为各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出现在影视动画中的造型设计。

一、道具及道具设计对影片的作用

1.1道具的概念

所谓道具是指在影视作品中与场景、剧情、任务有关联的一切物件。概括描述道具是动画作品中人物会使用到的物品、摆放在场景中的一些物品,如水杯、椅子等。根据在动画中的功能主要划为陈设道具、戏用道具、贯穿道具。陈设道具根据剧情的需要,在场景中设计的各种物品用具;戏用道具也称为贴身道具,不同于一般的陈设道具,而是与剧情发展、任务动作有着直接关联的道具;贯穿道具也可理解为连戏道具,其与作品的情节主线紧密相关,与剧作结构连在一起,为剧情发展和人物动作的展开推波助澜、穿针引线。

1.2道具设计在动画创作中的意义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表达了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出人们对交流的渴望,设计是具有情感性的,造型设计是通过人类构思或者绘画再现出来的,而道具是动画作品中的一种重要造型设计。在结合作品剧情发展和需要前提下的造型设计可以赋予道具活力和情感内涵,并且可以交代故事背景、介绍人物身份、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情境、辅助表演、推动情节发展,其重要性并不次于动画角色的表演。

道具是对角色形象存在刻画的具体条件,道具设计可以贴切反射出故事的社会环境,交代时代或时空背景。社会环境是指某一时代环境、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景象,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当时当地的风俗、礼仪与时尚等,在设计上首先要考虑那段历史所代表的时代环境。同时道具可以对于角色在工作环境,家庭环境,还是娱乐环境等任何环境中行为和心理活动达到辅助理解。道具与角色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强化角色的性格和形体特征的效果,如《叽里咕与女巫》中女巫卡拉巴拥有诸多的黄金饰品展现角色的身份和地位、情趣和爱好:智者被众人用木架抬着也展现了他受人尊敬的地位,坐在高处的视觉角度烘托了角色的“高深莫测”,增加角色感染力,也起到很好的烘托气氛的效果。

二、异域文化及其表现

2.1异域文化的概述、阐述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异域文化应是指区别本地文化的他乡文化,跨地域的文化思维方式、跨民族的文化思维方式等。其中涵盖了不同的国家、地域、民族特色、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性等。地域特色包括某一地区内自然景物、植物品种、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建筑样式、生活用具、器物等与其他地区有着显著差异的形态及特色。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有意识的造物活动,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出现而出现的,艺术和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同步,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改造自然,使人的价值观进入“文化”范畴。在设计的同时,人类创造了文化。反之,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源泉,文化对设计会起指导性作用,甚至是影响设计。

设计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设计源于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设计的基础和环境。设计是通过文化来借鉴或获取创意,设计形式来自文化,人类按照丰富的经验设计、加工、制造存在的一切印象。借鉴使得设计结合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带来新的设计风格变化。设计是艺术家对自身某种理念的实现,用来创造世界或改变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新文化的出现形式。由于文化的延续性,使得设计在联系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同时,也沟通着历史与现实、创造着未来。

2.2异域文化对动漫作品中道具设计的影响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道具设计普遍是选择了对异域文化的再现性,直接呈现了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设计中体现出的文化性更能够为角色带来内涵与灵魂,极致追求的文化运用在动漫设计中就表现为日本很多动漫作品的制作技术较高,异域文化的符号化融合到道具设计中,可以丰富道具的形象类型和艺术风格,创造出独特的设计形象和视觉效果,借鉴异域文化里中的各种艺术风格给受众领略异域人文精神。

异域文化元素在发祥地历经时间的考验,它们的加入对于动画是一种多样性的拓展,更给受众带来全球化的印象。动画影片《花木兰》是迪斯尼公司改编自中国北魏民间传奇故事“花木兰从军救父”,片中出现了符合故事的发生地域文化背景的道具――典型的中国古式民族风情,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审美趋向。将异域文化在片中保留了精炼的元素符号象征,在性格和一些剧情融入了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塑造,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更容易去理解它,让受众有了独特的文化及视觉体验。

2.3《叽里咕》系列作品中道具传达的信息及影响

叽里咕系列是根据1912年一名殖民执行官在非洲收集到的童话,主要发源于几内亚,流传在西部非洲的民间传说,使导演奥斯洛构思出了叽里咕这个动画人物形象。古非洲作为世界四大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同中国一样也是凝聚了几千年的智慧结晶,通过文字、语言、声音去感悟动画形象、构思艺术设计。在导演历时三年收集相关的场景、道具等相关多方面的资料,对异族文化的吸收形成自己的特色,不仅仅是呈现出异域风情、塑造独特的异域人物角色,在细节中更体现出法国文化的特质,从而使作品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形式多样地完成动画的设计工作。

1.非洲民居生活元素:叽里咕系列的故事和场景都是以西非为背景展开的,片中采用了很多具有故事题材出身地域特征的道具,建筑、服饰、生活用品、自然环境等一系列形象。其中极具有特色的要数片头响起单一颇有节奏感的声音来自当地的厨房用具Moiter(功用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石臼),随后出现的民居建筑Case,托载孩童的绘有彩色图案的Pirogue(舟)。

非洲人们普遍喜爱各种异常明艳和高纯度、饱和度的色彩,特别体现在他们的服饰和对居住环境色彩的运用上。这些颜色与非洲人群的肤色形成鲜明的反衬与对比,如明黄、橘黄、中黄、玫瑰红、朱红、大红、中绿、翠绿、湖蓝、群青、紫色等纯色。从自然界到社会文化,自然是我们的设计母体,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来进行设计构思,片中都是依据剧本的地区、时代来作为参考进行设定的,主打色以红色、黄色、绿色为主,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和色彩风格有着统一合理的完整性,画风采用了极其强烈的装饰性造型和美术设计手法,明显地西非民间艺术装饰性视觉元素的融合,但一切又有其自然质地属性、遵循自然法则且符合人们的视觉感知。女巫卡拉巴的装饰道具(首饰)是极具非洲特色典型展现,民族坚信黄金是能代表个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片中通过女巫首饰道具黄金等拥有的丰富和内心单薄形成了对比,首饰道具的大量绘制运用更好地衬托了她剥夺民脂但怎么也填充不了内里的痛苦。

2日本“浮世绘”元素: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兴起的一种民族特色的风俗版画,浮世绘亦是水印版画,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奥斯洛本身是一个日本文化爱好者,葛饰北斋的画迷,年轻时还赴日本钻研过日本画。葛饰北斋最具有创造性的领域是在“浮世绘”风景版画,擅于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丰富的画面。

在《叽里咕与女巫》中村庄(图1)以及孩子们在河边玩耍等画面都融入了日本“浮世绘”视觉元素,带有水印版画的平面性、简洁强烈的概括性以及色彩夸张等特色。结合人物色彩,通过道具明暗相托、繁简对比突出角色,衬托主要角色的作用。

3.非洲木雕元素:非洲有很多民族充满远古文明神秘色彩,每个民族的文化信仰等都有区别,雕塑也有区别,风格各具有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象征。非洲大多数雕塑都带有抽象艺术,夸张变形、充满程式化装饰,将写实与装饰融为一体。西非的木雕在面部五官的处理上,多采用一种简洁的方式。通常将五官刻画为上下眼睑被雕成圆形,整个眼睛为一道细缝,面部表情多肃穆庄严,具有一种原始宗教的神秘感。嘴巴挖成洞,躯体处理更接近原始的圆柱木体,看起来荒诞有趣。通过观看影片发现女巫卡拉巴的“拥泵”们――那些类似机器人的“怪物”融合了西非木雕元素,“怪物”们与非洲多贡族、多马族的木雕有着许多共性(如图3、图4)。根据剧情推断女巫居住地摆放的装饰木雕应是那些村子里“消失”了的男人,因为被女巫诅咒变成了无意识可动的“怪物”。“怪物”们的颜色和非洲木雕后期用棕榈油和动物血反复涂抹、熏烤后的色泽具有不可言喻的相似。

三、总结

可能不同的文化形态会在客观上限制着对设计内容的选择,但是异域文化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设计的思维敏锐性和设计视野,我们在制作中应坚持把异域文化作为创作的一个元素,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吸纳后再进行创造。尽可能地发挥异域文化的吸引力,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不同组成部分,使受众体会到文化的差异和相似性,方能使得设计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和吸引力。

因此,我们应重视异域文化元素对动画中道具设计的填充,灵活运用好异域文化在动画中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互联网+农村:从“淘宝村”到新城镇 下一篇:秦汉时期卷云纹的符号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