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会“探究”

时间:2022-08-10 06:03:11

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会“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在采取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基于学生本身的基础和思维情况,充分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围绕问题开展教学,让学生主动找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锻炼学生的收集以及处理信息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成为日后获取更多数学知识的内在驱动力,而探究式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的结合起来,基于学生目前的心理认同向着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出发,积极的创设出更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性、概念性以及静态不变的数学知识营造成具体的、动态变化发展的、形象的环境.将以往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努力的改造成充满灵性动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内在驱动力.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入门教学的过程中,可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六根一样的牙签,在开始具体讲解之前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并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将这六根一样的牙签搭设成为正三角形,可以怎么搭,最多能够搭多少个?由于学生在没有接触立体几何之前会受到平面思维的直接影响,很多学生会将牙签摆出三个正三角形,而且牙签还会多出一根.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试着摆出4个正三角形.这时学生会对该问题产生较强的好奇心,积极思考,“怎么摆才可以得到教师说的结果?”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的探究气息也会逐渐的浓郁起来,教师可以在这时为学生展示正四面体的骨架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认真分析,展开探讨,有效的将学生以往的平面思维拓展到立体空间上.至此,探究式教学会随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而顺利的展开.

二、利用更多的开放式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数学教学由于具有自身条件不完善、解题思路和方法多样化以及题目结论不确定的开放式题目而更加具有生命灵动性,这种开放式题目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探究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编辑并选择开放性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比较熟悉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更多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基本不等式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辑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例,假设 a,b为两个正实数,并且 a+b = 1,请试着给出含有 a,b 两个元素的不等式,并加以证明.学生精神振奋,得到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结论:

(1)0

三、巧妙“设错”教学,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一般采用“注入式教育”来传授知识,一般要求达到对概念的学习要表述正确、理解深刻,例题的讲解要分析透彻、书写规范、思路清晰、计算准确等,但是教师和学生一般都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错误发生,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合理的设置错误,从而使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全方位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恰当的“设错”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如,在学习“点差法”后,教师给出练习题: 过点Q( 1,1)作双曲线x2-y212=1的弦 ,使Q为MN的中点,求MN所在直线的方程.于是大部分学生解得MN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2x-y-1 = 0,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出草图,当学生发现直线与曲线并无交点时顿感疑惑,这时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的同时,要因势利导,指出利用“点差法”求解后一定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因此,“设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求知的殿堂,不断的发展学生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同时对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探究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四、加强数学实验,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中,高中数学教学不再只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要靠学生主动的实践、摸索、探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用一定的实验,引导学生大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实验可以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探究式学习中的一种. 因此,在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探索情境,结合数学实验,将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探究式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探索式教学,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所创始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上一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的课程学习 下一篇:由过氧化氢制氧气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