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五肽联合氟脲嘧啶治疗外阴白斑的疗效

时间:2022-08-10 05:13:36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胸腺五肽联合氟脲嘧啶对于外阴白斑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阴白斑患者共50例,随机性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胸腺五肽联合氟脲嘧啶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单纯使用氟脲嘧啶进行治疗。对比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病情复发率。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可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结论:采用胸腺五肽联合氟脲嘧啶对外阴白斑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胸腺五肽氟脲嘧啶外阴白斑临床疗效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53-02

外阴白斑在临床上是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因其病因尚未探明,因此在临床上的治疗与诊断均具有困难。外阴白斑的临床症状以阴道瘙痒、皮肤皲裂、发白、增生等为主,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均存在较大影响[1]。常用的治疗外阴白斑的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但复发率较高,而采用冷冻、中药、激光等治疗方法也只能达到短期疗效,无法取得长久缓解的目的。本文就胸腺五肽联合氟尿嘧啶对外阴白斑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阴白斑患者共50例,年龄为30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2.0±2.8)岁,病程为半年至2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0±0.5)年。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于观察组的25例患者给予胸腺五肽联合氟脲嘧啶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取胸腺五肽1mg与氟脲嘧啶2ml,配置成药液后注入患者患处皮下组织,每5天注射1次,持续治疗半年。在进行注射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地塞米松药膏进行患处涂抹,每天2-3次。对于对照组的25例患者仅给予氟脲嘧啶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取氟脲嘧啶2ml,配置为药液后注入患者皮下组织,每5天注射1次,持续治疗半年。在进行注射治疗的过程中加以地塞米松药膏对患处进行涂抹,每天2-3次[2]。

1.3评价标准。治疗半年后对患者进行复诊,以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为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病变部位皮肤颜色与弹性均恢复正常;显效为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变部位缩小,皮肤弹性基本恢复;好转为患者偶有症状发生,皮下组织仍然粗糙但病变范围缩小;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与组织情况无好转甚至加重[3]。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以P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50例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复况。在患者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可得,观察组患者共1例发生外阴白斑复发,占4.0%,对照组共8例患者病情复发,占32.0%。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可得,P

3讨论

外阴白斑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其恶变率为3%左右,目前对其病因的研讨尚未明确。外阴白斑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外瘙痒、病变组织发硬、红肿、发白、增厚等。氟脲嘧啶在临床上是较为常用的治疗外阴白斑的药物,其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核酸与DNA的生物合成,使病变部位细胞增殖减缓。而胸腺五肽则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故与氟脲嘧啶联用时能显著增加疗效[4]。

本文采用胸腺五肽联合氟脲嘧啶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东杰主编.妇产科[M],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1-222

[2]燕恒毅.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外阴白斑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2011,11(2):129-130

[3]胡继媛.氟脲嘧啶治疗外阴白斑的疗效[J],骨科杂志,2010,2(3):270-273

[4]孙倩.5-氟脲嘧啶局部化疗外阴白斑症[J],新医药通讯,2009,5(6):427-428

上一篇: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 下一篇:甘草酸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