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发展、建设方式与实践意义研究

时间:2022-08-10 04:49:05

大学生社团发展、建设方式与实践意义研究

一、大学生社团发展、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强管理

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坚持服务于高校、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学生等基本方针,以教人、育人为目的展开社团活动。首先,想要保障大学生社团能够在高校中建设与发展,学校必须制订一系列完善社团管理和评价机制,将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建设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其次,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成立校一级社团联合会,加强团委部门对社团的指导工作,加强社团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高校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在建设新社团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社团是否有利于高校教人育人工作、是否符合人才培养需要、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等内容,以保障大学生社团发展、建设的合理性。

2.发展特色社团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社团规模在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所以,大学生社团发展、建设要跟上时代潮流,构建特色社团、树立品牌意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与此同时,具有自身魅力的社团会散发出一种辐射效应,能够带动其他社团共同发展。为了保障大学生社团能够真正服务于高校与学生,高校或社团人员可以通过开展社团表演活动,让每位社团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要保障社团活动的多样化,避免单一化的社团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推动大学生社团的再发展。

3.社团社会化

由于现如今我国市场中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这对社团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大学生社团朝向社会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社团活动不能局限于校园,应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并在社会环境下完成自身的人格塑造。为了塑造良好的大学生社团形象,应将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和谐社会建设相融合。大学生社团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实现社会化社团经营模式。并且,大学生社团从高校的小平台走向社会的大舞台,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社团发展、建设的实践意义

1.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大W生社团活动多种多样,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传播知识、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单一性,极大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由于大学生社员的自愿性、针对性原则,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社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

2.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社团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的心理需求,它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通过参加各种喜爱的社团活动,能够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减少了学习、社会、家庭带来的压力,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大学生长期发展的基础,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都需要载体支持。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呈现方式,大学生作为社团的主体,具有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特征,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校园文化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人。所以,大学生社团发展、建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对高校、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社团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大学生社团发展和建设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贡献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已成为高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应 飚,申 玮,李金林.高校学生社团的体制目标及其工作理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3(8).

[2]郭红彦.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2(4).

上一篇: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 下一篇:统计学双语教学困境与教改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