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混乱更危险

时间:2022-08-10 04:47:58

思想混乱更危险

大约从2003年起,对改革开放的批评和指责开始见诸国内的思想界和经济理论界。2005年的“郎顾之争”,将这一争论推向高潮。虽然从2006年初开始,“左”与“右”之间的针锋相对局面逐渐平息,但是,怀疑和抨击中国市场改革的言论仍在继续,并且影响不容低估。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恐慌,国内那些素来怀疑和抨击经济自由化的人士,更是喜笑颜开,开始赞美国有化,对金融的自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给予完全否定。然而,事实上,这些言论都是不成立的。

在这些言论中,关于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和贱卖的问题,颇具影响力。有些人总以为,只有对方赔了,企业改制才是成功的。这样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是与商业逻辑相悖的。任何投资者的资产收益都应该包括风险溢价,不能仅看到别人的收益,对其决策时面对的投资风险视若无睹。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很多人怀疑美国金融制度的稳健性。即便在眼下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国际社会正积极协调、共度时艰时,这一重大事件仍不断被少数人误读,甚至被归因于“货币战争”阴谋论。金融危机短期内固然是场灾难,但是,金融危机引起的思想混乱才是更危险的。对于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正确理解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的含义尤其重要。不应低估金融系统和市场制度的自我纠错能力。不相信这一点,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银行制度在金融动荡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存活下来,为什么遭受东亚金融危机打击的国家很快能够恢复生机。

金融创新活动的本质是发现新的价值和分散风险。这是在解释金融风暴发生的原因时不应忘记的常识。把金融创新和金融风暴画等号是缺乏说服力的。但是,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需要与很多制度相适应,需要更有效的监管,也需要金融组织的自律。一国货币政策,对于维持经济繁荣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如果美国的市场监管再有效一些,如果格林斯潘等政策制定者能预料到美国房价逆转的后果,今天的金融恐慌本可以避免。毕竟,1929年金融大恐慌以来的80年里,人类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商学院特聘教授

上一篇:“三脚恋” 下一篇:国航东航套保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