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缘于“突破极限”

时间:2022-08-10 04:35:35

“过劳死”一词在近年的报道中时有出现,每次出现都会讲述一个悲剧。今年年初,某公司25岁的女白领潘洁在微博上记录了熬夜、加班等工作状况,2个月后,她因急性脑膜炎不治身亡;5月23日,28岁的某电视台记者刘建突发心肌梗死离世,在去世前几天,他在微博上留下了“我的亚健康状态很厉害”的感慨;6月3日,广州一家电子公司年轻的员工王青猝死,死前长期加班得不到休息。

人们习惯于把这类事件称为“过劳死”,频发的“过劳死”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每个事件的背后都伴有一个鲜活的生命过早地消失,而这种现象给那些处于同样境地的人们更大的压力。

“过劳死”均发生于竞争激烈环境

针对“过劳死”现象,医学专家们也在研究其中的原由,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主任何忠杰说,“过劳死”不属于临床医学疾病名称,目前也没有严格的临床学诊断标准,更多的是一种描述性状态,应该属于社会医学范畴。如果要用医学词汇来描述“过劳死”,“猝死”最为恰当。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给出“猝死”的定义: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如果按照医学专家给出的定义,上述几个“过劳死”的例子也不是非常符合,医学上的很多概念比较机械简单,而“过劳死”的实际临床表现形式往往比较复杂,因此,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纯从医学角度来做,医学专家分析这类问题时,常常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样就很难准确把握“过劳死”的本质,从而提出对路的解决方案。

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过劳死”案例几乎都来自竞争激烈的职业或者劳动程度复杂、劳动强度大的职业。今年4月,中国医师协会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最严重的行业”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0余个行业群体中,制造、金融、教育、媒体、法律从业者的健康透支程度位居前五位,多发疾病为血脂异常、颈椎病、超重、脂肪肝、高血压等。

先累出病,再累到死

有位内科教授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来自工作的精神刺激和压力,并不会导致其“过劳死”,但在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工作压力、过度劳累、紧张应激往往充当“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角色。

其实,事物形成一定是有发展过程的,“过劳死”也不例外。我们应当看到,“过劳死”悲剧当事人的基础疾病,其实也是过度劳累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很多职场的人们为名利,拼命工作,根本无暇休息健身,吃得过多,持续紧张,既“迈不开腿”,又“管不住嘴”,这样久了,必然引发血脂异常、颈椎病、超重、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

长期透支体能也能引发“过劳死”

在中医看来,如果一个人长期透支体能,持续紧张工作,即使没有所谓基础疾病也能引发“过劳死”。因为人作为一个复杂的高等生命,具有强大的适应调节能力,这种能力能够支持一个人做出超乎寻常的事情,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的,一旦这个极限被突破,人就会出现衰竭,甚至死亡。如果大家都认识到人的这种特质,工作起来就会有所顾忌。在此提醒奋斗在职场的人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名利与生计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上一篇:荷花:全身是宝的“花中君子” 下一篇:高温多雨季,泌尿系统的“高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