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老人,小心“交感风暴”来袭

时间:2022-08-10 04:30:00

性情老人,小心“交感风暴”来袭

一位60岁的足球爱好者,当得知中国男足主场1:2输给伊拉克而失去进军世界杯的机会,竟拍案而起,连喊“可耻!可悲!”,继而昏倒在电视机旁。

一位老先生,欲从四川乘国内航班到上海,再转乘国际航班飞美国。不料国内航班一再晚点,老人家唯恐耽误了由上海转机的时间,与航班服务人员争执起来,气急之下竟一头趴在登机口,不省人事。

一位老夫人,听说自己15岁的孙女谈恋爱了,竟昏厥了3天,差一点丢了性命……

日常生活中,因精神心理刺激和情绪过激失控所引发的室颤、昏厥、猝死、暴亡事件并不少见。近些年的医学研究认为,是“交感风暴”击倒了这些感情丰富、率性而为的老人。深入认识“交感风暴”,对我们所有的人,特别是对那些脾气暴躁、易动肝火的性情老人,更有好处。

“交感风暴”可要命

“交感风暴”是指人在遭遇极度精神压力和心理重创的情况下,神经系统失去平衡,本来就不受意识支配的交感神经疯狂起来,释放出大量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类神经传递物质),不仅会使人过度兴奋,血压极度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卒中),还会破坏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稳定,以至发生心脏跳动过速(室速)心室纤维颤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所以,“交感风暴”又称心室电风暴、室性心动过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情绪风暴、心脏猝死风暴等。也就是说,“交感风暴”是险象环生的信号,是引发突发昏厥、中风、心梗、猝死的重要原因。

“交感风暴”是近年医学专家对大量危急猝死患者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了新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指南》,并首次给“交感风暴”作出明确定义:24小时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出现2次或2次以上。这些指标,只要带上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就可以检测出来。

“交感风暴”易袭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引起各脏器的广泛反应,其中心脏和血管的反应最敏感。对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来说,交感神经兴奋,会自然出汗、脸红等,缓缓也就过去了;但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心病、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大或伴心功能不全等)的患者而言,其心脏和血管会更加敏感,如果抑制不住,血压一升高、心率增快,会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更加兴奋,当室速或室颤时,心脏失去射血功能,血液动力学障碍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内脏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就很容易被击倒。

另外,中招“交感风暴”的人中约有34%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说明非心源性疾病的发生并非少见。精神心理创伤、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医源性因素(药物中毒、围手术期和某些创伤性临床诊治操作和试验时等发生)等,都是引发“交感风暴”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心脏型过敏性紫癜、嗜铬细胞瘤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亦可诱发“交感风暴”。

“风暴”来临有前兆

“交感风暴”虽然可怕,但却可防可控――

磨钝脾性。中老年人要学会认识现实,适应社会,淡漠以往的爱恨情仇,以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将心理伤害和突发事件带来的打击降到最低限度。

消除隐患。“明火烟中起,烈焰酒中生”。性格刚烈的人一定要忌酒戒烟,不喝浓茶、咖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嗜食兴奋剂;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精神心理疾病等,绝不让这些基础疾病成为危险风暴的帮凶。

重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预防和治疗情绪风暴的好措施。在与心理医生沟通时,要能敞开心扉,学会倾吐心中苦闷,甚至可以向医生发泄(情绪发泄而不是袭击报复,如同向亲人倾诉),以获得精神枷锁的开释,心理纠葛的解脱。

注意先兆。出现情绪波动,坐卧不安,心烦意乱;或自觉气冲心肺,火往上冒,按捺不住;或心悸、失眠、出汗、脉搏快速或不规整,并伴有漏脉、血压升高、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时,应警惕“风暴”来临。对于本身有心脏病者,若出现上述症状,要马上平躺休息,停止活动,并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扩张心血管药物,然后立即叫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

及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目前已经证实下列药物对预防“交感风暴”有效:1.β受体阻滞剂,即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艾司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等。此类药物能够逆转交感神经的激活或过度兴奋;还有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能阻抗室颤、降低猝死发生率。2.胺碘酮,即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防治房颤、室速、室颤有一定作用。发现房颤的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服用胺碘酮,控制房颤和血栓,以免房颤从阵发性发展为持续性和永久性,以至产生心房附壁血栓或心脑梗塞。3.他汀类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具有恢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心率变异性的抑制,调节交感神经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

上一篇:活血化淤,试试外用中药膏 下一篇:螨虫过敏,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