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幼儿早期阅读的目标及实施

时间:2022-08-10 04:06:22

浅述幼儿早期阅读的目标及实施

一、幼儿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能开拓幼儿的心灵空间,提高其认知能力,增强好奇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在3~8岁期间形成,儿童在这个时期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尽管有的学生还不完全识字,但是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书,能够自己与书对话,进而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阅读方面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阅读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阅读存在的误区

幼儿的早期阅读需要家长、幼儿和老师三方面的参与,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但在对待幼儿早期阅读的态度和观念上,不少家长还存在理解误区,如,早期阅读等于识字;亲子阅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看文字才算阅读,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等等。

三、幼儿阅读的特点

幼儿阅读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看图画,但未形成连贯故事。在阅读活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一些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书中的图画、色彩很感兴趣,不能按顺序翻看图书,对阅读缺乏有续性、追求视觉感。第二阶段:看图画形成故事。在阅读活动中,一般来说,成人会让幼儿自己阅读一个故事,并在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并按自己的理解将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但有些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经过前后对照理解画面内容,缺乏概括性;经过老师及其他幼儿的提醒才能读懂,伴有一定的依赖性。第三阶段:看图画也看文字。在幼儿按自己理解自由讲述故事后,第二次阅读活动时请幼儿欣赏原文,有的幼儿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边听边指文字,有的幼儿则只看图,缺乏对文字的敏感性。

四、幼儿阅读活动的界定

阅读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是儿童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的途径。阅读并不等于识字,识字虽然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大量的识字也不是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任务。我们主要是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有关的书面语言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多方面的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他们知道一些有关文字的知识,知道如何学习阅读图书,为今后进入小学正规系统地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五、幼儿阅读目标、方法及教师指导实施方法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的任务要求以及以上分析,初步确立幼儿早期阅读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1.幼儿阅读目标

(1)养成正确的良好的阅读行为规范,知道取图书要排队。

(2)引导幼儿专心阅读,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并能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会用多种活动表达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3)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不干扰他人,爱护图书,会修补图书。

(4)引导幼儿喜欢阅读各类能理解的图书及其他图文信息,能利用图书、电脑、口语交流等多种途径,发现与学习内容或感兴趣事物相关的信息,学习初步收集和使用信息。

2.具体实施

(1)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学前阶段的图书大都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字浅显、优美,有助于幼儿个性发展,可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但也有一些充满暴力性的图书,需要老师和家长甄别并选择适合于幼儿阅读并观看的图书资料。

(2)教会幼儿正确的阅读习惯。先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教给幼儿如何排队取书,如何进行正确的阅读,以及正确的阅读姿势等等。

(3)家园共育,达成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正确、一致认识。亲子阅读是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并解答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

(4)固定阅读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在园期间,教师可利用每天幼儿入园到吃早点间的时间、午后起床到进行教学活动前的时间及离园前故事分享时间来安排幼儿的阅读活动,与幼儿共同分享阅读的美好时光。

(5)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幼儿的阅读以个别阅读为主,老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集体阅读和指导,如,先教幼儿通过看图画连成故事;通过一段时间的看图画阅读可过渡到边看图画边阅读文字,并能够在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中找出自己认识的文字;还可以请幼儿将自己阅读到的故事和同伴或者集体进行分享等等。集体阅读时间,教师可以按照大书猜图―对应文字阅读―自由阅读等程序来指导幼儿阅读。

上一篇:民间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