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四十岁人生

时间:2022-08-10 02:32:30

就目前职场各种年龄基线,我们发现普遍企业员工的年龄层都在不断向下修。一般而言凡是基层员工超过35岁、主管阶层超过40岁者,求职者都会碰到“年龄天花板”。很多企业评估员工的生产力与贡献度,已经不再认为40岁是巅峰期,而是逐渐看好29~35岁。毕竟,从企业发展成本而言,中年员工的薪酬一般要高于年轻人,与其花高薪雇用一个中年员工,不如用更低廉的成本,多雇用几个年轻员工。

作为进入中年的职场人而言,很多人都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惑。首先,曾经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足以应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现有知识结构明显落后。其次,从体力和精力上和年轻人相比不具备优势,学习力和创新力都相应减弱。第三,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毕竟金字塔式的职场晋升途径一定会在中途淘汰一大批人。因此,人到中年遇到职场困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如何安排好工作一生的最后阶段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然,对于职场中人而言,也不必太恐慌。尽管目前的大环境对中年人愈来愈不利,但企业对中年员工的“实务经验”、“敬业态度”、“专业技术”、“人脉资源”和“公司忠诚度”等方面仍是肯定有加。不过,不仅限于中年人,对更多的职场人而言,清晰把握好职场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尤为重要。一般而言,我们称职场第一阶段为做事阶段,刚刚参加工作的几年里,最关键的就是要努力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好扎实的根基;第二阶段则为做人阶段,进入职场成熟期届,关键的发展因素又业务能力转入人脉关系;第三阶段为战略阶段,发挥专业优势,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从宏观战略上给与帮助,当然能够进入这一层次的人也便是金字塔顶层的精英层。

进入中年后,调整好心态,正视中年阶段遇到的职场问题,从而努力延伸个人的职场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尽可能得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力求在某一领域成为专业顾问,比如很多人成为培训教练。大学客座教授。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自己长期积累的人脉资源,以及一些渠道,为自己开辟新的路径,比如很多人就利用职场生涯中积累的资源选择中年创业。当然,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不要拿自己的弱项和年轻人去比。同时更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爱好,毕竟到了中年阶段,大多数人已经为自己积累了相当的财富,生存问题已经不是着重考虑的问题,丰富自己的爱好,努力将爱好付之实践,这不仅有利于调整心态,也为将来的退休生活做好准备。

提早规划,认真过好每一天

人在25岁的时候,根本无法意识到,有一天自己将不再年轻,总是认为自己“升级”为中年人的日子还很遥远。像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年青人不在少数,而对中年以后的财务人生不做任何规划,是否有赤字不作任何预见性的考量,自然为中年财富危机埋下了伏笔。

人到中年,承载着对上赡养老人、对下抚养子女的责任,在这种“夹层人生”的中年阶段压力最大,他们想挣大钱,但会受到资金、自身能力等的种种限制。有的想从头再来,却感觉时不我待。其实,四十岁创业照样可以成功,中年人拥有的年龄就是财富。虽然自身的年龄大,但工作阅历丰富。即使投资失败了又能怎样,总结教训,真的可以再来。

关键是作为中年人要忘记年龄。如果不知道有多大岁数,人就不会找借口说“我的年龄太大了,不适合”“我记忆力不好了,要是从前就不会这样”等等。忘记年龄能使我们觉得自己仍然是年青而有为的。不要对年龄太过敏感,这样会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活跃。

记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任何事情都阻止不了我的成功,只要自己不放弃。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尤其是女性过了“四十”岁,更要从自卑感中走出来。

中年人经历了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后,会不自觉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有的为了证明自己再爱的能力;有的发觉自己再不能忍气吞声地过活,就会选择离开。因此,中年人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要知道,离婚是最大的财富流失,是最大的“破财”。因此,经营好婚姻,就是在积累一座宝藏。

中年人一定要从同龄人的攀比中脱离出来,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如果挤时间陪孩子和老人,肯定要放下手中的工作或是生意。但可从老人和孩子那里得到宽慰:孩子使我们看到了昔日的自己,老人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老的那一天的模样。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老人给了我们生命,感谢孩子延续了我们的生命。当我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时,孩子就是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脚印”。

购买保险,保障仍是第一位

中年人买保险依然要遵循“保障第一”的原则。定期寿险可以保证中年人群在退休前,保住自己的赚钱能力。当然,还要有相应其他方面的保障,如健康医疗、意外伤残等。一方面能够保障家人持续的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是一个保障,别到退休的时候,人还活着,钱却没了。

而对于中年人买保险时应该多考虑储蓄型养老险,或者通过万能险、投连险进行养老规划。考虑到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城市居民如购买养老理财产品,可以考虑国债、基金。这两个投资渠道有两个优点:回报率相对稳定而且较高,变现能力强。相比之下,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则存在明显的缺陷:变现能力差。

在国内,成千上万的人钟情于储蓄型保险,尤其分红保险几乎支起人寿保险业务的半壁江山。很多对保险还很懵憧的消费者,在业务员“既储蓄又有分红还能保险”的推销下购买了大量这样的保险,而其实,大多数分红储蓄型保险提供的保险保障非常之低。

年轻在于内心,勿需证明

中年危机给人所带来的一系列反应中,以情感发泄最容易带来释放。在婚恋专家的调查数据中,中年危机最普遍的现象是婚外情。然而,一些坚守道德底线的中年人一方面隐忍由婚姻漠视引发的腻烦感;一方面还要应对各种诸如事业、子女关系等方面即将出现的可预见性危机,同时,担心自己将来是否能继续承担全家人生活,终日焦虑惶惶。

其实,所有中年人无论出轨与否,既是可怜的又是自弃的。中年危机无论于男人或女人,都是担心自我能力下降的过度悲观表现。全世界是靠你一个人支撑么?如果真是,那只有上帝才会有中年危机!于妻子(丈夫),除了责任,还有耐心。任何事业上(或其他方面)的不满都不是对方的错,换句话说和对方一点关系也没有,摆着一个懂你、稍加耐心就能理解你的另一半在家中为何不好好珍惜?无论你的红颜知己有多么的体恤人心,家里那位曾经还不是一样?人在外,难免遇到各种不如意,然而,这些不如意着带入家庭生活,只会自毁,把伴侣当垃圾桶是最差的情感观,也许内心并非此意,但无意中,就那样做了。

人常需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工作结束,意味着事业角色杀青,回到家中,你只能是充满爱心的老公(老婆)和爸爸(妈妈)。不是说不能和家人讨论工作上的不顺心,那也要挑时候,对待客户尚需察言观色,对待家人更应如此。即便事业瓦解,你还能回到温暖家中享受家人的关心,这样的情感刺激何尝不是为你东山再起加油打气?

人到中年,总爱寻找各种理由借以证明自己还年轻。真正的年轻其实在于内心,内心充满活力激情,就不会没有效率停滞不前。与其害怕中年“太危机”,不如振作精神带领团队、家人一同前进。

与家人的相处,永远是相互的。记不住儿子的真正年纪,记不住老婆(老公)最爱的食物,记不住父母上次旅游是什么时候,整天感叹中年危机。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中年危机,真的只是一场内心的轻描淡写,没有结局的内心闹剧,心平和了,稳了,人生也就对了。

上一篇:中年是另一辈子的开始 下一篇:汉王电纸书状元版亮相青岛CES展 备受家长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