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离不开观察

时间:2022-08-10 02:08:59

摘 要:习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为学生写不出特色或写不具体而苦恼。学生的习作粗枝大叶,平铺直叙,抓不住重点,缺少闪光点。追根究底,观察不仔细是重要原因。老师知道学生学会观察,是知道学生写好习作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习作观察方法

习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为学生写不出特色或写不具体而苦恼。学生不会观察是重要原因。老师就要善于指导学生观察,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呢?

一、观察景物应按一定的顺序

眼前是壮美秀丽的青山绿水,奇特有趣的雨中、雪后景象……可以选好观察点,按上下远近、前后左右或东南西北的顺序进行仔细观察。有一次,我带领一群学生来到太湖边,站在高高的防洪大堤上,我要求学生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地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叽叽喳喳抢着回答。回来后,在习作中有位学生这样写:“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茫茫的太湖一望无边……远处,朝阳洒下万道霞光,湖水金光点点……近处,微波粼粼,野鸭戏水……湖边芦花飞扬,似仙女撒花……”文章条理清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当然,参观、游览中,也可以按景观顺序、按足迹的变换、眼光所到,进行仔细观察。

二、观察景物应瞄准典型

在众多美好事物之中,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才能描绘出景物的美丽特点。如果觉得什么都好,什么都写,就必然会导致杂乱无章。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可以避免空泛,呈现出景物的亮点。校园秋色绚丽灿烂,花草果实眼花缭乱,有些学生观察时抓不住重点,描写时面面俱到,文章杂乱纷繁。而有位学生抓住了草坪中的玉兰树亭亭玉立;池塘中的小鱼在花木倒映中追逐嬉戏;花坛中的争芳吐艳……娓娓道来,有声有色。

三、观察事物应抓住特征

观察马、狗、兔等动物和书包等文具以及桥、亭、集镇等建筑物应注重其外形特征,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要善于捕捉发现每一部分的特点。学生习作《小狗花花》这样写:“身长70多厘米,身高40多厘米,身体毛色黑而发亮,头、尾有几处白色,搭配得是那样协调一致。腰背、四肢壮实,两只耳朵常常高高竖起,一双眼睛似两颗闪亮的小铜铃,对主人总是那样温柔亲善,而对陌生人总是左看、右看,显得那样机警灵敏……”小作者观察“花花”,从整体到局部,特别注意小狗的那双眼睛,描写中反映小狗的机灵可爱。

对花草树木应仔细观察其根、茎、叶、花、果。有位学生在《校园里的香樟树》一文中对树干的高粗、树冠的外形、枝叶的密度、颜色分别有序地进行描写,可见观察时也是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显现特点的部分,花了一番功夫,描写时才会有条不紊。如果是观察花、草,还应注意其色、香、味、形。

四、观察活动应注意周围的气氛、人物的表现

活动时周围的环境、天气情况,都起着渲染、烘托的作用,它与活动中人物的心情、情绪紧密相连。校园里进行拔河比赛、篮球比赛,不仅要观察活动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活动的过程,还要观察周围在场人们的情绪反映,他们是怎样瞪圆双眼,紧盯赛场;怎样挥手呼喊、鼓劲叫好;怎样激奋议论、面红耳赤地争论等。描写的时候写好这些气氛,有助于写出活动紧张、热烈的气氛和欢乐有趣的场面。

五、观察人物时应抓住神态、动作、语言等

人物的品质特点,当然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活动来反映。然而,也往往与人物的外表、习惯性的动作紧密相关。世界上绝无完全相同的人物,也就是外貌、举止、言谈、习惯总会有差异。在小学生的习作中,描写人物外表,往往是为突出人物品质特点服务。这就需要学生在观察人物外表时特别留意,发现其与众不同之点,也就是要学生在心中用文字来给人物素描。人物的动作、表情,甚至语言的习惯,往往反映着任务的品质特征。笑脸常开的人活泼开朗幽默、神态自若,常常眯缝着眼的人深沉而善于思考。电视、电影中的在作出重要决定时总是大手一挥;王老师讲课时突然停下来,常常是因为教室里有同学思想开小差。这些人物习惯也往往反映人物性格,观察时必当留意。

仔细地、正确有效地观察是写好习作的前提,只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才能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习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妙笔生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洋溪小学

上一篇:怎样看待“恐吓诈骗样样来” 下一篇:教案改革为教师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