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其人其事其文

时间:2022-08-10 12:17:04

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呢?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掉书袋的老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钱钟书谈古说今,会通中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多国语言,英语写信英文回,德文写信德文回,文言文写信文言文回。一部《管锥编》引用的中外重要文献2000多种,他家里却没有什么藏书,几乎全凭记忆。他在意大利参加欧洲的中国研究学会大会,讨论意大利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随口举出大量英国、德国的文学典故和民间谚语。法国学者于儒伯提问,他当即用法语引用法国文献加以回答。于儒伯立刻惊叹:“他知道的法国东西,比我还多。”30年代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吴宓曾经这样说:“当今学术界,人中之龙,老一辈是陈寅恪,年轻一辈就是钱钟书。”而当时钱钟书只是大学本科二年级的一名学生。1933年X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开了卧室的门,拨亮电灯,破杯子跟断梳子仍在原处,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走近一看,是陆太太的。忽然怒起,撕为粉碎,狠声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滚你的蛋,替我滚,你们全替我滚!”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围城》

一步一停

方鸿渐性格软弱又矛盾善变,进卧室之后的短短时间里,经历了失望苦恼――愤怒狂躁――沮丧无奈――萌生希望的情绪变化过程。“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显出他的愤恨与无奈;“忽然怒起,撕为粉碎”尽显其愤怒狂躁;“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又显示出他内心深处希望的萌生。最后,晚点的时钟极富象征意义,形象地讽刺了方鸿渐生活在新的时代却有着落伍的家庭观念,表达了作者对方孙二人婚姻解体的伤感和同情,暗示对人生困局的无奈。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句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不过,话虽如此说,有许多意见还不失禅宗洞山《五位颂》所谓“偏中正”,例如学术理论之类。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

――《一个偏见》

一步一停

“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这句话心平气和得令人目瞪口呆,放达得近乎颓唐:从字面上直说过去,岂不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我行我素,无是无非了么?那么,人生的归宿在哪里呢?如若从自我解脱的视角看去,这句话又简直胜似李白的水中揽月,颇有超然物外的味道:有了这个发现,真不必如僧徒面壁九年的苦修或道士的至死不食人间烟火,就可以悟得正果或羽化成仙了!

“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实实在在、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这句话幽默得亲切。然而,这是另一种偏见,它充溢着坦诚、真挚。可见,作者所爱不在于“边上的”或偏或正,而是“真实”!实实在在,痛痛快快地袒露出自己的哪怕是“偏见”就可以了。但是,社会上呢,习俗、伦理,道德准则、政治流氓、学阀,明明都是偏执一隅,唯己唯利,却偏偏要宣称自己“客观公平”和“中正”,真是“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

“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当我们反思人类的认识进程时也会看到,人世间的多少概念还是于相对中存在啊,这不就是真理的现状么?而这实在难免的“偏见”,正又显现着善与恶,美与丑的分野:真实,哪怕是偏见,也是一种美;虚假的中正,从来都是丑的。

上一篇:让数据说话18张图表快速全面诊断考试情况 下一篇:如何启发学生“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