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时间:2022-08-10 12:12:57

简论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故此,在新时代,为了使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国家教育部对数学这门学科,做了新的课程改革,使数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于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样,在现代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也就相应的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以便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达到高效、持久的记忆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设情趣,活跃课堂气氛。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师生之间实现教与学双边活动关系的直接场所。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于兴趣,而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一本教材,讲的生动,妙趣横生,学生则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的枯燥则学生呆若木鸡,无从接受。尤其对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说,要讲好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过去所实行的一言堂似的灌输式教学,已不再实用与现代教学。现代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新意,以便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兴趣也是在学习动机中最实现、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事物,渴求获取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积极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在数学教小学中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把学生引入兴趣的殿堂,去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有效方法。故此,我们要做到:

一、要新,即题型新和题材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根据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结合新课程内容中的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设计一些学生爱做的题目。例如投影教学: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前六次射击共中52环,如果他在全部十次射击中要打破89环的记录,第七次射击不能少于多少环?如果第七次射击成绩为8环,最后三次设计中要有几次命中10环,才能破记录?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难度是不大的,只要讲的得法,模拟图样,很快会使一些运动爱好者即兴求解,促进学习。

二、要活,即活跃课堂气氛

过去,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现代教学已不再适用于这种叫法。有人曾说他去参观外国某校上课情况,发现课堂纪律一片混乱,学生三五成群在一起边说边玩,老师也跑来跑去的笑哈哈上课。而把这种情况要放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那就是扰乱课堂纪律。且不知外国的这种教学方法正是应了我们现代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机。也正因为如此,外国才培养出了多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就要讲求这种有目的的活动,一堂40分钟时间分出一部分给学生,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教师指导,让学生有规律的分组去讨论,去探索,找出新思路。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字的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单数和双数的鉴别;再如:2/4、0.375、50%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经过详细的分析比较,学生们就会发现首先要统一单位,然后才能用排除法比较。对于这种放手让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会把学生的被动思想变为主动思想,使他们把学习与发现联系在一起,超越自我,变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从新教材的自身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无定法,但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课程模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丰富了教材内容。所设计的题目,情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使学生感兴趣,易理解易接受。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我控制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情况这一特点,教师应深挖教材,灵活多变的创造一个有趣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闸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和谐的教与学的目的,我们应该做到:

(一)从观察入手,引入思考与探索。目前的教科书来看,许多章节内容的开头部分都是以观察、思考和探究之类的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的。这些题目设计的形式也都是一些学生易于掌握或接受的问题。如果教师讲解的得体,不但会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更会引人入神,激发起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会使学生在大脑中对所讲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轮廓概念。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讨论,自然会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加深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和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拓广、探索题型出发,寻求数学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数字游戏,玩得好自会让人回味无穷。课本中的拓广探索题,多数是一种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趣味题。例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后,分组讨论出推导方法,然后自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空心)和圆柱体(空心)大小不等各一对,用测量沙子的方法推导出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再代入数字值进行计算训练。对于这类题目,教师不要着急着讲给学生,需要三遍五遍的放开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老师只做必要的指导。也就是所老师不要给学生“桃子”吃,而要学生自己溜起来“摘桃子吃”,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自我求取能力,更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事实证明,学生经过这样举一反三的训练,好多题目都会寻求出思路和解法,既加深了解题的影响有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需要老师过分去逼,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教材,都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验,善于糅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去抽象成数学模型。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和学习数学,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去品尝成功的滋味。故此,我觉得以上这些方法都可能成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自觉性的策略,也可以成为学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上一篇:认知发展道德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 下一篇:浅谈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