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儿童高血压发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9 11:42:27

东营市儿童高血压发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48-01

高血压是成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成人时期的高血压与儿童期血压密切相关,且发现儿童期血压有“轨迹”现象,即儿童期的血压随年龄的增加呈升高变化,但血压所处的百分位数值始终无变化,这为成人原发性高血压源于儿童期提供了依据。我们对东营地区3783名1-6年级的儿童进行了高血压的发病状况调查,并对引起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东营地区城、农两个区域,按统计学方法确定样本总量,并按比例从城区抽取1780例,农区2003例,然后在各区域按照不同年龄组, 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抽样,共计抽取3783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体格检查的测量方法按《中国学生体质调查指导手册》进行,由我科医护人员统一使用经校验的血压计、体重计、身高计。学生在充分休息及精神放松后,坐位测量右臂动脉血压,每人测量3次,取其中最接近的2次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被测者的血压值。对血压较高者休息20 min后重复测定。高血压评定标准依照美国心肺血液中心推荐的儿童高血压定义:血压值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血压值P90为正常;位于P95 为临界高血压;超过P95为血压高于正常。

1.3 调查内容:采用问卷法进行回顾调查,由家长协助填写,主要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家庭饮食习惯、父母及祖父母是否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史;儿童一般情况:饮食嗜好、性格、运动情况、睡眠情况、居住条件。

1.4 肥胖的判定标准 为准确表达身高和体重对血压的影响,计算每位受测者体质指数(BMI),BMI= 体重(kg)/身高(m)2 。肥胖评价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中WHO推荐的儿童青少年男女各年龄BMI标准[4]将受测学生分为正常、超重、肥胖3组。

1.5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0.0软件包上机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X 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指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的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

东营市小学生SBP平均水平为(97.77-11.25)mmHg.DBP平均水平为(61.22±9.26)mmHg。其中男生SBP[(96.65±1119)mmHg],DBP[(60.77±10.59)mmHg],女生SBP[(9906±l1.54)mmHg],DBPE(62.55±9.64)mmHg]。男、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2.2 不同居住区血压正常上限儿童及高血压儿童检出:城区儿童收缩压平均水平为(97.80±11.72)mmHg,舒张压平均水平为(60.59±9.57)mmHg,农村儿童收缩压平均水平为(99.11±11.52)mmHg,舒张压平均水平为(61.27±10.39)mmHg。城区、农村高血压儿童检出率分别为3.59%,2.50%。城区检出率高于农区 (表1)。高血压儿童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 =3.90,P

2.3 不同体重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超重组高血压检出率男2.18%,女7.21% ;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男6.33% ,女145%。肥胖组、超重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三组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其他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对3783例儿童进行了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Pin=0.05 Pout=0.01)结果显示,高血压儿童室外活动偏少,父母有高血压,肥胖,在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着偏爱食肉类食物。

3 讨论

儿童高血压作的定义是:儿童经过3次或3次以上按标准方法测量血压[5],正常血压(normotensive)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小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O百分位(

儿童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超体重和肥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Berenson研究指出,体重与血压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本次调查结果超重组高血压检出率男2.18%,女7.21% ;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男6.33% ,女14.5%,均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肥胖儿童血压均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使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因此,控制体重过快增长对于预防儿童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因此,社会各界应重视儿童血压偏高、超重,肥胖的防治,从儿童时期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

为更好的预防控制高血压,成人疾病儿童化,在儿保工作中,应增强对学前儿童血压水平的关注,建议将儿童血压测量作为儿童体检的常规内容,及早发现血压偏高儿童,及早干预,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儿童和超重、肥胖儿童,更应注意追踪观察和早期干预。

上一篇: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 下一篇:4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