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顺国:知难而进的“领头雁”

时间:2022-08-09 11:18:16

他,放下月薪4000元并管吃管住的公司行政主管不做,毅然回乡当起了月薪280元的“村官”。他,仅用4年时间,就让16个组吃上自来水,18个组走上硬化路,24个村民组修通了公路。他,仅用4年时间,就让一个人均收入不足700元的贫困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他。就是石阡县甘溪乡甘溪村党支部书记石顺国。

1994年,石顺国外出打工,4年之后就当上了广东中山市某变压器有限公司的行政主管,月薪4000元,还管吃管住。同时,他还花30多万元在中山市购买了一套新房,计划把家安在中山。

石顺国的家乡铜仁地区石阡县甘溪乡,是国家级贫困乡镇。面对家乡贫困的面貌,面对乡亲们贫困的生活,石顺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个时候,乡党委和省扶贫工作队的领导找到石顺国,邀请他回乡带领乡亲们建设家乡。2004年春节,石顺国毅然放弃中山市丰厚的工作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

回乡伊始,石顺国被委任为甘溪村建村筹委会主任,2004年4月,石顺国全票当选甘溪村村委会主任。2006年9月,石顺国又被组织上任命为甘溪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

要想富,先修路。甘溪村31个村民组,除通乡公路两旁的7个组外,其它24个组全部不通公路。交通,成为制约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石顺国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理思路、定目标,拉开了甘溪村治穷致富的序幕。

修莽溪河吊桥和栈道。是甘溪村人的夙愿。石顺国上任后,立即向省扶贫队求助。在他的努力下,扶贫队不仅解决了12.5万元资金,扶贫队副队长常绍明还亲自设计了建设图纸。工程开工后,为了提高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石顺国自己掏钱,每天都要打几斤酒,买几包烟放到工地上。让工人们解疲御寒。他不仅掏了近千元为群众买烟打酒,就是工程队付给他的500元劳务费,他也用在了桥的建设上。通过一个冬天的努力,吊桥、栈道终于建成,趟水过河终于成为历史。以此为契机,全村掀起了修路高潮。到2008年底,全村31个村民组全部通车。

2006年冬,石顺国抓住县委“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机遇,发动村民抓住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茶、林下套茶、荒山植茶。同时,为了保证茶产业的良性发展,他请来技术员,搞好技术规划,并建成了群堡山、仡侗林、姜坡、寨面山四个茶叶基地,以示范种植拉动散户发展。短短3年时间,就将全村茶叶面积发展到4000亩,成功培育出了后继支柱产业。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他又动员益烟区茶农在茶园里套种烤烟。2008年,全村烤烟从过去的三、四百亩猛增到1500亩,新建炕房28座,完成产量3500担,实现产值180万元。“我去年套种了30亩烤烟,收入4万2千多元,不仅还了15000元贷款,还为我节约了一大笔茶园管理费,真是一举多得。”茶农罗登洪高兴地说。

“如果教育搞不上去,发展则是一句空话。”这是石顺国发自肺腑的一句感言。多年来的外出打工的生活阅历使石顺国切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上任后,他便把“奖励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扶持有大学生的家庭”作为一项制度形成下来。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位奖励500元,对有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将其纳入农村低保加以扶持。同时,甘溪中学扩建、甘溪幼儿园新建选址,学校需要哪儿就协调哪儿,并为学校的建设提供方便。在他的倡导下,近年来,全村共有30多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上一篇:“下评上”与“上评下” 下一篇:从珞珈山麓到南明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