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09 09:49:48

探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面对在混凝土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每一个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都还需要多做研究,结合实践来解决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对混凝土行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加速我国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施工材料。就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而言,混凝土已经成了现代建筑的代名词。因此,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混凝土材料准备

混凝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而成。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继而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水泥作为混凝土是主要材料之一,水泥的质量要求需要符合设计要求,水化热现象是水泥材料的常见问题,也是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因素之一,在水泥选取过程中要尽量选用低热型,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在水泥进场前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确保水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骨料是混凝土的配合料,包括砂子、石子,其质量、强度、物化性能要求较高。粗骨料要求连续级配的碎石,其粒径大小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四分之一;细骨料的选取最好用中粗砂。外加剂的选取对预防混凝土开裂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混凝土的开裂主要是由于干缩和温缩造成的,在选择外加剂时要考虑这点。粉煤灰在所有的外加剂中,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效果较好,不但能够有效控制干缩现象,还能够减少水泥的水化热温度。

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施工中的配合比需要试验进行确定,受水泥水化热影响,混凝土施工需要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减少裂缝的产生。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的拌制

搅拌的过程蕴含很多技巧和知识,首先在搅拌机的选择方面,要根据所搅拌材料的强度、数量等,灵活选择搅拌机,确保搅拌过程顺利、高效;其次在投放材料上,一次投放的原材料要做到合理控制,最好保持在搅拌机的超载范围之内,这样可有效保障搅拌的均匀性,为接下来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在投放材料的次序方面也是有讲究的,次序投放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搅拌机的生产效率,一般来说在投放时,我们要秉持这样的原则,即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最后在搅拌时间上要合理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对材料都是不利的,相关技术人员要在搅拌现场做好时间上的把握。

2、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5厘米。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3、浇筑方法

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后浇筑困难时,不得二次加水拌合使用。浇筑时可采用全面分层,在第一层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混凝土还未初凝,就接着浇筑第二层,逐层连续浇筑;也可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它各层;或是采用斜面分层,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这种浇筑方法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浇筑时斜面坡度不宜大于1/3,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必须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保证接茬质量);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护模板,发现模板有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楼梯混凝土宜自下而上连续浇筑完成,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4、混凝土的振捣

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交错式”的次序移动。插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30~40cm,不大于50cm。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砼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砼之间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砼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中间,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处,振捣下部砼,使之自然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5、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筑到顶后,及时把水泥浆赶走,排不出的泌水,人工用棉纱沾出,然后用刮杠将混凝土表面按标高刮平,之后用木搓反复搓平,在终凝前,即混凝土表面处于人脚踏不下陷的时候,再用木搓二次打磨压实。

6、混凝土养护技术

当今我国土建工程施工,多以泵送混凝土的模式施工。施工时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还有缩短工期的作用。然而往往许多建筑施工时,在对振捣、配比、原材料等控制时,容易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建筑工程对于工期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足,将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需及时洒水养护,让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因风吹、干燥、暴晒、寒冷等自然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裂缝、非常规收缩等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得到充分水化,混凝土的硬化得到加速。

三、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自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主要为工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于混凝土施工作业重视程度的提升,适时加强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提高其施工技术,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引起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各级建筑管部门的重要,并且坚强监管。

参考文献

[1]宋海涛.浅谈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0.6.

[2]王凯.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5.

[3]陈焯宇.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11.

上一篇:岩土勘察施工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下一篇:纤维封层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