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雪山红旗”下

时间:2022-08-09 05:57:37

战斗在“雪山红旗”下

昨日辉煌

驻扎在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岗巴县的军区某边防营,驻地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最低气温低于-40℃,每年有200多天刮着8级以上大风,历来被科学界公认为“生命中的”。岗巴营防区管段系中印边境锡金段,长年担负着对外反“蚕食”、对内,确保边防和社会局势稳定的双重任务。官兵扎根雪域,献身祖国边防,创造了“没有牺牲不得的己利,没有忍耐不住的寂寞,没有承受不了的艰苦,没有创造不出的业绩,没有攀登不了的冰峰”的“岗巴精神”。1965年12月,国防部授予该营查果拉连队“高原红色边防队”荣誉称号,1990年7月,在日喀则接见该连全体官兵并题词“雪山红旗,永放光彩”。2000年7月,授予该营“岗巴爱国奉献模范营”荣誉称号。2008年,岗巴营党委被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该营步兵四连被授予“强边固防模范连”荣誉称号,3人荣立一等功,5人荣立二等功,36人荣立三等功。

今日雄风

巡逻在“生命”,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2008年3月的一天,12名官兵在营教导员何海斌的带领下,坐着巡逻车驶向海拔近6000米的控扬米山口。经过近3小时的颠簸,巡逻车来到距山口约5公里的地方,积雪已达60多厘米,巡逻车无法前进,官兵们只好徒步向山口前进。狂风夹着雪片漫天飞舞,官兵们嘴里冒出的热气在眉毛上结成冰碴,棉帽和脸冻在了一起,官兵们在没膝的积雪中艰难前进。当巡逻分队路过一片冰坡时,一级士官耿士雄突然脚下一滑,掉进了一个1米多深的冰窟窿,周围的积雪顺着滑了下去,一直积压到了他的胸口。教导员立即带着几名老兵扑过去使劲刨雪,他们的手被冰块划出道道血口,鲜血染红了积雪才救出了遇险的士官。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岗巴营官兵每年要坚持巡逻近万公里,训练140多天。据专家测定,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徒步行走,相当于在内地平原负重20公斤。

在岗巴,一名新兵成长为老兵的标志,不是军衔的更换,而是度过巡逻路上的“呕吐关”。碎石滚滚、沙尘漫天,巡逻车行驶在没有路的山坡、戈壁、冰雪上,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剧烈的颠簸,让车里的人脸色变成了青灰,太阳穴针扎一样疼,胸闷得就像在急剧充气。每年,初次参加巡逻的新兵在上车之前总会问驾驶员阳忠军:“阳班长,为什么要带那么多的塑料袋和卫生纸?”阳忠军有些无奈,10多年边防驾驶的经历,他见过太多战友在车上受罪。新战士在车上快要“翻江倒海”的时候,带车干部总会细心地递过塑料袋和卫生纸,轻轻地给他们拍打着背,让他们尽量的呼吸畅通。可无论官兵们在车上如何“狼狈”,在走出车门临近国境的那一刻起,他们都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这时候,他们懂得自己代表中国军人的形象。一次,新战士龚小波在巡逻中突然胸闷气短,口吐鲜血,他用手帕堵住嘴,抬头挺胸,神情庄严地走了过去。事后别人问他为啥那样做,他说他不能让对方的高倍望远镜捕捉住自己“挺不住”的形象!

常年巡逻执勤在高海拔地区,岗巴营80%的官兵血色素严重超标,100%的官兵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移位等高原疾病。但是,近年来,却有21名官兵主动放弃到低海拔地区工作的机会,有6名战士在读完军校后又主动申请回到岗巴工作。

在上级的支持和关心下,岗巴营的巡逻条件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们建成了以观察哨为依托的信息化网络平台,轻点鼠标,边界情况便可一览无余;敲击键盘,一线信息迅速反馈。装备“北斗”系统以后,巡逻分队官兵们身在何处,遭遇什么险情,到哪儿实施救援等信息,都会集纳在卫星导航仪上。边防巡逻正在变得既便捷又安全。但是官兵们在刻苦钻研新装备的同时,仍然坚持每天一次的巡逻。在太阳东升西落的每一个日子里,生死线上的历险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带兵感言

“岗巴爱国奉献模范营”营长潘忠权:边防,体现着一个民族和国家对其领土、、独立与尊严的维护。身为雪山红旗下的一支英雄部队,我们要充分发扬“老精神”,大力弘扬“岗巴精神”,高标准严要求磨练部队,始终坚持“哨位就是祖国的象征”,牢固树起神圣的意识、崇高的使命意识、强烈的岗位意识,把爱国奉献融入干好本职工作的行动中,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平安,为祖国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战斗在雪山红旗下,是人生的豪迈,是对生命的敬仰,更是对祖国母亲的忠诚和爱戴。战斗在雪山红旗下,让生命的光辉和人生的价值得到释放和超越……(摄影:何海斌 鄢海川 张云俊)

上一篇:光荣之师 胜利之师 下一篇:跨越,钢铁红军师再展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