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时间:2022-08-09 05:57:15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摘要:我国的刑事被害人获得补偿的权利一直没有法律与制度化的保障,有悖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从我国现状来看,寻求适合我国的刑事被害补偿的途径和方案是我国目前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 国家补偿 权利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对一定范围内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充分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制度。其目的是在犯罪人无力承担被害人损失时,国家出资补偿被害人,以矫正破坏了的正义,平复被害人失衡的心理,帮助被害人摆脱犯罪给其造成的悲惨境况,使其恢复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经济、社会地位,从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经历了由确立到消失到再度恢复的过程。

早在3 700多年前,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就产生了。古巴比伦时期的《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775年)中规定,如果未能捕获罪犯,地区政府应当赔偿抢劫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损失 [1]。后来,古希腊、罗马也一度有类似的补偿规定。但这一制度很快便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中。究其原因,国家神化的建立,使个人权利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到18世纪,欧洲掀起了监狱改革运动,监狱改革家们一方面为囚犯的痛苦而呼吁,另一方面呼吁人们重视被害人的困难处境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英国著名监狱改革家、法官弗莱(Margery Fry)女士于20世纪50年代又开始提倡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新西兰于1963年建立了一个刑事损害补偿法庭,开始对被害人进行补偿,成为第一个对被害人进行补偿的国家。英国于1963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不同的赔偿制度,1988年英国刑事审判法将国家补偿规定为被害人的一项法定权利。美国的1982年法规定了国家补偿制度,到1985年,美国的34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建立了补偿制度[3]。澳大利亚(1967年)、加拿大(1969年)、瑞典(1971年)、德国(1971年)、奥地利(1972年)、芬兰(1973年)、日本(1981年)陆续通过立法建立了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在上述国家确认国家补偿制度的基础上,联合国于1985年通过了《为犯罪和滥用权利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以下简称《原则宣言》),明确规定了国家补偿制度的对象、方式,对资金来源和补偿程序也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使被害人补偿制度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

二、我国刑事被害人现实的问题和困惑

在我国,刑事赔偿难长期以来是个一直无法得到解决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对刑事被害人进行补偿,是国家在确保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切实维护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从经济上弥补刑事被害人损失,体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但在刑事审判实践中,由于被告人被判刑甚至被执行死刑后无财产可供执行等情况的大量存在,往往使得刑事被害人理应从判决中获得的补偿无法切实充分兑现。由此,探寻一种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机制,以保证刑事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无法从被告人处获得补偿时,仍然能够得到国家的物质抚慰,以安抚其精神,安定其生活,进而保证社会安定,推进社会和谐,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重大课题。这也反映出我国被害人国家赔偿立法的迫切需求。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可见,犯罪人实施其犯罪行为后,他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两个后果:一是他必须受到刑事制裁,二是他必须为自己对受害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但是,对被害人的赔偿必须仰仗犯罪人有赔偿能力为前提,我国暴力犯罪人普遍贫穷的现状或者因特定原因未发现犯罪人的情况下,就难以保障被害人求偿目的实现。

现实中,受害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十分普遍。伴随着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我国刑事被害人群体日趋庞大。 [4]实际上,即使案件百分之百的破获,由于种种原因,被害人从犯罪人那里得到的赔偿也微乎其微。有些赔偿的数额虽然堂而皇之以文字形式写入判决文书, 但这只是无法兑现的“空判”,这种“法律白条”现象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被害人处境艰难而又无法得到任何赔偿或补偿时,会有热心人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被害人度过难关,但从根本上说,这仅仅是对被害人的善举,而不是奉献者的法定义务。

当许多国家都已进入“被害人时代”时,在我国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却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对国人来说,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似乎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事实上,我国诉讼法学界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学者呼吁建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这是一个只要谈到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便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刑事被害人群体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法学界、司法机关的重视。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1月7日公布,要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由此看来,至少是在法学界已经认识到国家对刑事受害人给予补偿的社会意义,那么刑事被害人国家赔偿立法应该离我们已不太遥远了。

参考文献:

[1] 杨正万. 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33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00.

[3] 宋英辉. 刑事诉讼目的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131.

[4] 2006年11月14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会.中国网对会直播实录[EB].

www.mps.省略/Cenweb/jsp/common/article.jsp?infoid=ABC00000000000035598.

上一篇:管仲与梭伦法治观之比较 下一篇:论婚姻法视野下的夫妻财产制度及离婚财产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