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农村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09 05:40:52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农村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 农村初中 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 语文素养

农村初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的限制,语文课堂教学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用以下词语来概括:“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效率不高的结果。本人从事农村教育20余年,目睹和亲身体验到这一切,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现代教学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我的体会是合理地充分发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优化农村语文课堂教学。

1.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地位,是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和使用这一片教学资源,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的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优美的词句,通过声、光、电、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朱自清《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图片导入和视频录音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光图,让学生观赏并指出哪一幅是春景图,并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还可以吟诵所学的描绘春天的诗句,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然后播放视频朗读录音。学生如临其境般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姹紫嫣红、万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同时也领略到作者热爱春天,歌咏春天,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1.2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它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还原”作者笔下的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得诗文与画的关系。例如《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石拱桥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阅读欲望。

1.3 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究疑难问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展现图片、画面、情景、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天上的街市》中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把天上的“明星”和人间的“明灯”,天上的牛郎、织女和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不同遭遇联系起来,描绘了奇丽的天街生活图景,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我教本诗用自己拍摄的《满天星辰》、《街市》等图片和搜集有关《牛郎织女》的视频录像,制成精美的课件,使学生能就课件中有关提示,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诗人为什么没有遵循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只有每年七夕才能鹊桥相会的结局,而是另辟蹊径讲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图片和有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资料,深刻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本堂公开课获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拓宽学习领域,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所以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音像制品、互联网等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我为七年级的学生安排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星光闪耀》,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找和检索有关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全班召开一次以“‘两弹一星’功臣”为主题的汇报会,在这基础上出一期名为“星光闪耀”的墙报。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优势互补。阅读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中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只要扣住具体的语言环境,抓住一个中心,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在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师生交流除了传统课堂上提问与回答方式之外,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采用图文交互界面,窗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教师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实施,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和资源的优势互补。例如我在对《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时就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上课一开始时我向同学们提供了诸如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温州教育资源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相关网站的网址。我们选一些仅供参考的图片、资料以及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擅长的作品及时上传给教师。教师阅读后,对学生作品及时批阅,并迅速反馈给学生,或简短的鼓励,或巧妙的提示,或适度的修改。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模式,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享资源。

以上是我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所采取的一些成功的做法。这些做法使我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还需不断“求索”。

上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正确指导初中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