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理国教育策略的探讨

时间:2022-08-09 05:25:48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理国教育策略的探讨

摘 要:近年来,中国面临西方以及周边国家的严峻考验,当代大学生为了捍卫国家及世界地位,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爱国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但是,大学生这种爱国举动存在着很多问题,反而为社会正常运转带来了阻力。大学生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理国教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文章对理国主义的含义、对大学生进行理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大学生理国教育进行了探讨,科学地引导当代大学生从爱国热情升华为理国,同时大学生理国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理国;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67-02

一、爱国主义含义以及与理国主义存在差异

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第六版)对“爱国主义”这样解释道: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简单的爱国主义,字面含义仅仅停留在思想与精神的层面。2008年5月3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当前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胡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将爱国主义从思想方面落实到行动方面,同时将爱国主义的本质上升为理国主义。

在不同历史时代,爱国主义在具体内涵上是不同的,它是一种人民的思想观念的社会意识形态,从最直观,朴素的爱国逐步发展为自觉,理智的爱国就成为了理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比早期朴素的爱国主义更具稳定性,坚定性以及行动性,将感性升华为理性,这样才是真正的理国。

二、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理国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需要理国主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从军事、经济、文化还是教育,中国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与GDP不断地攀升的同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主要位置,同样也遭到了西方国家以及周边国家不同程度上的威胁与侵犯,例如,某些西方国家推出的“中国”、2008年圣火传递“抢火炬”事件、2010年撞船事件、2012年菲律宾就中国南海领土事件以及愈演愈烈的中日“”事件。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以及行动与思想的急先锋,他们对祖国充满了无比热爱之情,他们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爱国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但是,通过上述事件大学生所采取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都表现出了不够冷静,不能明辨是非,甚至被不法组织利用而做出一些损国损民的举动,从而也就演变出了风靡于网络的一个词语“爱国贼”。所以,在这样严峻的国际形势背景下,“攘外必先安内”,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理国教育成为保卫祖国的当务之急。

(二)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解存在的误区

首先,当遇到一个较为复杂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时,“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深刻、充分理解和分析,因而难免对部分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国际形势等问题产生困惑和误解,进而表现出一些情绪化和非理性的言行。”例如,2008年围堵家乐福事件、2010年以及最近在各个城市上演的打砸日货闹剧,在每一次事件当中都有不少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表过激的言论,这些言语和举动可能是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的释放,但是被一些不法组织利用后,让整个以爱国为目的的活动性质大变,不仅扰乱了公共社会治安,更是为祖国雪上加霜,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其次,还有的大学生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离爱国的层面相距甚远,都是大人物的事情,自己一个普通人的一举一动不会有什么作用,那些为国争光的境界自己达不到也很难达到,对于这些大学生不难看出,他们不是不爱国,只是把爱国当成了一件大事,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从而没有建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最后,有一部分大学生仅仅将爱国主义停留在思想层面,认为就是抒发爱国情感,只要我在思想上热爱自己的祖国就够了,天天将爱国挂在嘴边,喊喊口号,谈谈理想,却毫无任何实际行动,这种空想主义、思行不一的做法将爱国主义抽象化、虚无化,使得爱国主义不但不能在祖国大江南北弘扬与提升,反而影响了祖国在世界的地位。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理国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理国主义教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起到巨大作用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祖国稳定发展、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力源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肩负着完成改革开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决定着国家未来的走向,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理国教育不仅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祖国更好更快地完成历史任务,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大学生中仍然存在对爱国主义理解不统一,表达爱国主义形式不理性,甚至不爱国的现象,从而大学生的理国主义教育顺应时代的号召登上各高校思政工作的舞台,努力培养出真正将爱国主义与自身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

三、对大学生理国家与策略的探讨

看到了大学生爱国理性教育的必然性,我们就必须探讨高校应该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的爱国教育,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如何加强大学生面对当前形势下任何突发事件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让理国主义教育走进课堂,让大学生正面地接触到理国主义教育及其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应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与时俱进,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构建理国主义教育体系,例如,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每学期都必须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课程当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生动讲解当前世界形势并引导学生应当如何面对这种局势,另外,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基础课中,教师应当着重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相结合穿插到课程当中,采取逐步渗透的方式将理国主义精神在学生中弘扬。其次,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理国主义教育,利用多媒体、演故事短剧、小测试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讨论、去体会,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现在主动接受,这样会使理国主义更容易被大家所理解与认识。最后,努力完成实现思行合一,不仅仅从思想上爱国更要从行动上爱国,扭转大学生学习动机,让大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才是理国,而不是之前所谓的“空想爱国”。

(二)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理国主义

要建立全面的理国教育体系,不仅仅是在教学层面有所表现,更需要在校园内外的活动与实践中来检验与完善大学生理国教育体系。高校应当把实践当作实施理国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应当在课余时间多组织一些与理国主义相关的活动,例如辩论赛、知识问答、为革命烈士扫墓、演讲、班会、讲座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学生能够真正身临其境的活动,并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奖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国情,确立自己的位置与目标,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三)建立网络平台,使理国主义教育更加信息化、多元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互联网作为日常交流与获得信息的媒介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由于信息的多样化、复杂化,一些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被社会上的虚假舆论或不法组织所迷惑,高校应当搭建安全的网络平台,建立公共主页、公共论坛,第一时间更新国际动态,上传大量关于理国主义教育的视频以及资料,一旦有大学生出现言行过激行为,要及时耐心疏导与沟通。理国主义教育信息化不仅能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更拓宽了理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无论何时何地大学生都能沐浴到理国教育的春风。与此同时,高校应当和政府以及公安部门联手,加强网络实名制建设,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理国主义精神的学习平台。

总之,理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乃至个人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精力,坚持不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祖国伟大复兴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 .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R].2008.

[2] 曲洪波,宋丽娜.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民族情感的正确引导[J].前沿,2005,(11):103.

作者简介:张军生,大连大学人文学部辅导员。

上一篇:应用柔性管理优化社会经济管理水平 下一篇:我国中小型航运企业船舶融资租赁风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