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书法欣赏

时间:2022-08-09 04:51:07

浅论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书法欣赏

摘 要:中学生书法欣赏与中学美术教育同样承担着美育的功能,只有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书法欣赏的价值与特点,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达到中学生美育教育的目标,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书法欣赏;意义;方法

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书法欣赏与整个美术教育一样承担着美育的功能,因而,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指导中学生进行书法欣赏,既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更好地开展美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中学美术教育中书法欣赏的重要价值

首先,创作者进行书法创作的艺术活动,除了自身的艺术满足需要和自我发展与展现需要,还兼具社会价值,而书法欣赏则推动了这种价值的实现,在不断的欣赏形成文化财富。

其次,审美活动是书法活动中重要构成部分,书法欣赏就是发现美、赏析美、体验美的艺术活动。而也正是在这种活动中,书法作品才能够在欣赏者反复的欣赏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欣赏境遇实现美感。

其三,书法欣赏对于中学生欣赏水平的提升,对于书法学习者和创作者的专业素养的提升都具有现实意义。欣赏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是有其共通性和普遍性的,书法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到人对其他领域欣赏的敏感度和科学性的提升,对于欣赏能力乃至整个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书法欣赏的特质

书法欣赏是关涉了创作者、书法作品和欣赏者三方的欣赏活动,三方共同决定了书法欣赏的独特性质。

首先,书法欣赏具备主观能动性。书法欣赏人人可为,人人都可以就某一书法作品感触各异的体验,表达自己的见解,得到不同的收获,而且,在书法欣赏中,不同的欣赏水平,各异的人身经历,相别的欣赏境遇会形成不同的欣赏实效。书法欣赏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强调尊重科学性,要重视欣赏的基本规律和认知特点,结合书法欣赏的自身独特性,不能脱离作品的自身独特性与稳定性,脱离认知的基本规律进行盲目解读和主观臆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欣赏者提出了较高的欣赏素质要求。

其次,书法欣赏具备批判性和反复性。书法欣赏作为一种认知活动,面对不同的受众具备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也体现出欣赏活动中欣赏者的不同应对态度和欣赏层次。比较初始的欣赏者可以停留在较低层次,只赏不评或作出模糊的,粗略的评价,而对于美在何处,哪里不行却谈不出具体的见解;较高层次的欣赏者不仅要明了书法作品的基本创作境遇和背景,而且还注重对自身的欣赏能力的提升和综合品评资源的调动,在欣赏中作出目前最为科学的评判,并在不同的境遇中和反复的揣摩中进行反复思考和不断探求。

而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书法欣赏,就是要在初始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欣赏能力提升和作品感悟能力的逐步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中学美术教育的美育目标。

三、中学美术教育中书法欣赏的基本方法

书法欣赏的基本方法是从书法欣赏的特质上演绎出来的,是主观能动性和评价性与反复性在欣赏过程中的落实与体现,具体到书法作品欣赏本身而言,必须兼顾整体和局部的相互辉映与融合,需要在反复的揣摩品评中不断深化欣赏认知体验。

首先,不管是从审美认知规律上还是从欣赏认知的理性体验的科学性上言说,整体把握在书法欣赏中总是处于首发的位置,看到一幅作品,美与不美,好与不好的直观判断总是属于第一性判断,而这一判断的依据就是整体印象。就像我们看到泰山赞誉其高,见到东海赞誉其广,这都是属于整体性的判断;接下来我们才会看到山是如何的青翠欲滴、暮霭缭绕,水是如何的碧绿清澈、海浪翻滚;然后,在对各个局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逐一品评和细致分析后才会回归到对于泰山和东海的整体升华评价,感叹造物之美,造化之功。书法欣赏亦是如此,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的协调与均衡,会给人造成完整的第一审美感受,而整体美之所以能够形成,当然离不开局部的严谨结合,正是由点线至字形,由字形至行篇,由外形至内质,最后形成一种神韵和精神所带来的的体验和震撼。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整体布局的完美协调之中,兼顾并注重了用笔的轻重疾徐、笔意的顾盼呼应、笔势的一气贯注、墨色的浓淡枯润、结构的左右映带等,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震撼感受和深刻的理性欣赏愉悦。

其次,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书法欣赏的更高境界就必须进行不断的、反复的鉴赏和品评,需要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再经由局部回归整体,需要由粗略转至细致,由细致转至严谨,由严谨现出协调来。由此,局部的处理就成了整体欣赏效果的构成基点。

其三,中国书法艺术在局部的处理上非常注重字法、笔法和墨法的细致而协调处理,通过局部的这些细致的处理和严谨的相互联系贯注进创作者的思想、理智和情感,渗透创作者的胸襟、学识、修养和品味,进而构成书法作品的完美整体体现。因此,在书法作品的局部欣赏中,要注重三者的合理运用和体现。字法上要注重其结构的违和、正斜、疏密、增减、向背、松紧、平险、避就等的内部处理,运用不同的形式所表现出的合适的内质与神韵。笔法上要注重人为运用笔力向天然造化之美的极致靠拢,要在“圆”“涩”的合理运用和恰切转换中顺应创作者的自身理性、情感的注入,在充分把握和深刻共鸣的基础上进行书法欣赏。墨法的运用在书法欣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正是在 “墨气淋漓幛犹湿”的用墨效果下,才使得书法作品历久而弥新,才使得书法作品拥有了血液和生命,灵气和神韵,因而,墨法欣赏在书法欣赏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必须引导学生加以掌握。

总之,书法欣赏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与整个美术教育一样承担着美育的功能,我们只有更好地把握中学美术教育中书法欣赏的价值与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实现书法欣赏的功能,达到中学生美育教育的目标,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顺艺:中学美术教育初探 [J].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1期。

[2]雷华谊:浅析如何欣赏书法作品[J].神州,2012年5期。

[3]马红,李强: 中学书法教学与美育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上一篇:小区园林绿化及施工控制 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中抹灰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