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及质量控制

时间:2022-08-09 04:37:55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及质量控制

[摘 要]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简称高支模,是建筑中主体结构施工中的要点及难点,其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程论述了高支模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关键词]建筑 高支模 施工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X9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150-01

高支模是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中的一种特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高层建筑的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目前,由于高支模技术施工中控制不当的等原因频频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损失相当大。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高支模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工程,工程总共有18层,总建筑面积是19002m2,其中1到7层为长方形,而8~11层为凹字形。内收的部位形成露台,露台的规格为18m~4.8m。露台上空在18层的地方要单层设计出一个空圈的造型,梁的截面为300~600和350~1100,梁低距离露台38.4m。这个高支模工程比较典型,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要做专项施工设计。

二、高支模施工技术控制

高支模施工的工艺流程:测量放线―脚手架搭设―梁底、板底主龙骨支撑―梁板底模支撑―梁板钢筋绑扎―梁侧模支撑―模板安装检查验收―梁板混凝土浇筑。

(一)模板安装技术控制

在安装柱模前,要清除一切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柱限位钢筋、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封固找平砂浆。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的拼缝,避免出现漏浆,拼装好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确保模板的整体性。

(二)模板定位

当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的强度(≥1.2MPa),具体表现为用手按无松软、无痕迹,就可进行轴线投测。首先,根据楼面轴线测量孔引测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每道细部轴线,根据轴线位置放出细部截面位置尺寸线、模板500mm控制线,以便安装和校正模板。当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以后,开始引测楼层50Omm标高控制线,并根据该50Omm线将板底的控制线直接引测到墙、柱上。

(三)构造要求

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间距700mm×700mm,距地2OOmm设扫地杆,自由端高度≤20Omm,本工程要求≤150mm,立杆上端采用可调顶托调节高度,使得顶板所传递的承载力直接作用于立杆,同时在立杆顶端加设水平横竖向联系杆。分别在0.5m,5.4m,9.6m,l7.5m高度处各设一道水平剪刀撑;每层内沿南北方向上轴线各设置竖向剪刀撑一道,东西方向上每4.5m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剪跨6m,保证内部剪刀撑分隔均布,剪刀撑形成整体包围的形式,这样在纵横向均分隔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稳定体系,板的支撑体系与三侧已浇筑的混凝土平台梁内设置的连墙件形成水平拉结,另一侧与已浇筑混凝土柱用柱箍的形式抱紧,连接牢固。要求纵横立杆、水平杆均不间断设置,形成满堂脚手架体系形式。起步架的第一步架的立杆在同一平面内相邻接头必须相互错开,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接头不得在同步距内,且对接接头竖向错开的距离宜≥500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保证接头连接牢固。

三、主要工艺控制

(一)混凝土的浇筑

由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送到现场,浇捣采用汽车泵或者混凝土泵送至楼面。浇捣的顺序应该遵循:由梁中点起向两端方向平行推进,混凝土在楼面堆放的高度应控制在15cm以内,堆载要均匀,赶平散铺要及时,防止超载问题引起支架体系的安全事故。混凝土的振捣质量要根据施工的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在浇筑时,不得允许人员进入支撑内巡视,混凝土浇筑和堆载应该确保支撑不超载,并确保受力均匀和稳定。

(二)模板支设

1.柱模板

主要方法:基础面或楼面上弹纵横轴线和四周边线,并做好检查复核工作,将柱根部清理干净。分别在以下部位加垫海绵:在柱、梁接槎和柱子阳角接缝处,以保证柱子的截面尺寸。设置双钢管柱箍,支撑杆与楼板支架连接。

2.梁、板模板

梁、板的安装要密切配合钢筋绑扎,积极为钢筋分项提供施工面;所有跨度不小于4m的梁必须起拱0.2%,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侧模采用双钢管背楞加对拉螺栓加固,以防止上口变形;梁两侧的支撑立杆采用双扣件保险扣扣紧,防止扣件发生滑移;所有不小于2mm板缝必须用胶带纸封贴;梁模板铺排从梁两端往中间退,嵌木安排在梁中,梁的清扫口设在梁端;梁高不小于3O0的梁侧、模板底部的压条不得使用九合板,用方木固定钢管顶、夹牢;对于梁高小于300的梁,如用模板压条则其抗剪强度必须能满足,浇混凝土时不能挤崩掉。

(三)模板支架搭设的构造要求

梁和板的立杆,其纵横向间距都应为0.7m。

立杆底端加设第一道50mm厚200mm宽的长木板,木板上加14mm厚,100mm×100mm的钢板垫块,防止立杆在垂直作用下进入下层木板。顶部设支撑头。钢管立杆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顶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本工程要求自由端高度为l5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必须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步距控制在1.5m,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本工程高支模高度18.8m,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三侧的梁板内的预埋连墙件拉紧扣牢,南侧与已浇筑混凝土的柱采用柱箍抱紧,形成整体稳定的支撑体系。

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采用48mm×2.7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应采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高大模板工程搭设的构造要求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支撑系统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应设置扫地杆、纵横向支撑及水平垂直剪刀撑,并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结。

搭设高度2m以上的支撑架体作业人员必须设置登高措施。作业面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料平台等架体相连接。

(四)模板的拆除技术

在确定混凝土试块强度符合施工要求的强度后,才能拆除模板,并且在拆除之前技术负责人一定要审核并及时报验,在监理公司审批签字之后才可以拆除。

模板的拆除应该按照顺序和方法和设计规定进行,一定要遵循先支后拆、先拆板后拆梁,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梁板拆除的时候应该由中间向两边拆,侧墙拆除的时候应该由上而下进行拆除。拆底部的时候受力模板应该经施工人员检查其强度之后,在确认混凝土已达到拆模强度的时候才可以拆除。

侧模应该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其表面以及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非承重模板,底模应该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时候才可以拆除。

在拆模时,首先应松动模板的项托,拆除内楞方木、外楞方钢,并且拆除胶合模板。拆除模板应该一次性全部拆除完毕,模板拆除之后,逐步拆除支顶架直至全部拆除完毕。拆下的模板一般应堆放在规定地点,并且及时清理、维修以及刷涂隔离剂,以备下次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饶成进.高支模施工技术例析[J].建筑.2012,21:73―74.

[2] 陈守辉,昊帆明,刘锦和.高支模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79:45-47.

上一篇:高速互连系统的信号完整性与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下一篇:浅析轻工机械设备的计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