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09 01:34:56

小学体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思路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背景是建立在有工作任务的基础之上,在实践过程当中确定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样也能更好的处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减少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的找出问题并解决,并不同于之前的学生被动听讲,然后完成指定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选项教学法是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展开课堂的时间教学。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程度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便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说,老师并没有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落实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的理念,许多老师还是老传统的观念,放任自流或是强加概念,让学生围绕老师转圈被动的接受所传授的知识。不仅老师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也没有发挥其主动性。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这里要对选项教学法进行有效的分析。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动力

1.有利于老师角色的转换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经常是作为非常重要的角色出现。老师就像是一个总指挥,除了负责学生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性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负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长久性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将小学体育教学向综合素质教学转变。老师同时也应该尊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应该将这一理念深入到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去。老师还要时刻谨记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求同存异,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灵活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教授给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同时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既能方便管理学生,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好更正确的指导,一举两得,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最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和好的提升。

2.有利于改变教学评定制度

教学评定制度是反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看法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更多的是强调教师单向度对学生的点评,片面地衡量学生整体素质的好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范围,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所以说对于现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应该更加多元化,从不同的方面来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判,而且成绩只能代表一个方面,老师还应该从课堂教学的平时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估。

三、小学体育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开展小学体育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小学体育课堂的管理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有效的开展和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老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上应该进行一定的课堂管理,其目的在于保证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的搞笑回报率。在上课过程中反复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不仅能够有效的组织学生注意课堂秩序,禁止课堂违纪现象,也能够有效的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

老师应该公正客观的对课堂情况如是评价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而且这是建立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法。老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且还有利于老师更好的教学。同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单一的进行评价,也不应该一直是否定的评价,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相反的,老师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对于在体育方面较弱的同学,更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慰借。积极向上的评价往往会带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不错效果。

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彻到小学体育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让学生特别是不擅长体育的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爱上体育运动。同时应从强调老师自身的素质建设,完善体育硬件设施等方面改变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以达到从本质上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任重而道远。在现代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致力于改变教学现状,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体育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作者:余佳荣 单位:铜仁市第二小学

上一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营造 下一篇:大学生课堂管理综述